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认为,须在产业发展政策、技术发展规划等方面作出重点布局,解决装备制造业中高端轴承发展滞后的问题。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秘书长王全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内轴承行业的关键词将围绕自主创新,攻关核心技术,以实现产业升级,力求替代进口。
高端轴承业成我国装备制造软肋
据刘建锋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介绍,我国装备制造业在近年快速发展,但作为重大装备机械配套的轴承等核心零部件却成为国家重大装备发展的软肋。
“以国内高铁为例,虽然我国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速动车组技术,但是配套轴承的国产化应用仍是空白。目前,我国高速轴承大多只能满足150-180公里的动车组,而欧美国家高铁轴承能满足时速350-400公里的需求。所以,目前国内时速为16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配套的高铁轴承几乎全部是进口。”刘建锋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介绍,此外,大型风力发电机轴承、高端汽车轮毂轴承、深井钻机转台轴承、海上钻井平台系列轴承等能源装备高端轴承也都是行业发展的软肋。
“现在国家大力发展风电等新能源,但是国内风电轴承在很长的一个阶段里依靠国外进口,价格昂贵,是国产轴承的七八倍,高的甚至是十几倍,加大了风电设备造价,也制约了风电成本的下降。”华锐风电(72.43,0.00,0.00%)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工程师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即使像华锐风电这样注重自主研发的大公司,其风力发电机轴承依然还需要从国外进口。
据刘建锋介绍,目前我国进口的高端轴承主要是来自美国、日本、瑞典、德国、罗马尼亚等西方国家,全世界近80%的轴承是由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生产。他们的轴承依靠可靠的钢材原料、精湛的工艺和过硬的质量几乎垄断了我国国内高端轴承市场。而我国虽然有轴承企业约6000家,排名前十位的轴承企业销售额合计仅占全行业近40%的份额。
“我国轴承产业存在着企业多、规模小、产品单一、行业集中度差的严重问题;产品结构不合理,低端产品比例过大;Z关键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研发投入不足,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比例低。精密轴承、高速列车轴承、民用航空轴承等均为国外轴承公司所垄断。”刘建锋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道。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轴承行业产量达100亿套,总产值已达到900亿元,位居世界第三。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50家,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的仅5家,但进出口逆差超过8亿美元。王全清表示,这一状况在2010年有所好转,不过全年逆差依然高达到5~6亿美元之间,进口轴承仍然垄断我国高端轴承市场。
“十二五”轴承行业有望获突破
2010年10月,在工信部发布实施的《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中,轴承位列基础零部件的位,七个项目的轴承产品被纳入2011~2013年的实施方案之中。
据悉,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加大对基础零部件基础研究、制造工艺和检测技术等重大共性课题研究的支持;增大增强扶持力度,创新工作方法,激励创新精神,力求在短时间内实现我国机械基础件研发和产业化的重大突破。
“‘十二五’中央提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把高端装备制造业纳入新兴产业发展。轴承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基础零部件起着关键作用,在‘十二五’期间Z有可能实现率先突破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端轴承研发涉及材料、油脂及润滑、制造、设计、轴承制造装备、检测与试验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必须在产业发展政策、技术发展规划等方面作出重点布局,解决装备制造业中高端轴承发展滞后的问题。
国内Z大的综合性轴承制造企业瓦轴集团,近年来加速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整个行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思路。“作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轴承‘973’项目参与企业,瓦轴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等8所参加单位打造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企业将生产技术与科研成果有机结合,希望为国内轴承行业的整体突破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瓦轴集团董事长王路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基础研究取得大突破、制造工艺和检测工艺有大进步后,我国高端轴承业在未来3年内实现替代进口还是有希望的。
“目前我国高铁、风电等所需求的轴承基本全部依赖进口,除了缺乏核心技术问题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铁、新能源产业所需求的高端轴承尚未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也还没有对国内企业发放生产许可。而以太原重工(22.28,0.00,0.00%)、晋西车轴(18.07,0.00,0.00%)为代表的国内企业,主要是以西方国家轴承制作标准为基础进行研究开发。”上述华锐风电的工程师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如果我们国内制定一个相应的行业标准,并严格按照相应的检测指标进行检测,相信会在“十二五”迎来快速发展的机会,或许能扭转目前我国高端轴承业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
刘建锋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中国轴承行业要崛起,在与轴承强国、跨国公司的较量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强行业自律,逐步走兼并联合道路。将上万家公司逐步通过整合形成实力强、专业度高的多家大公司,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才、资金和技术优势,壮大民族轴承工业。(中国联合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