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须克服五重障碍

发布时间:2018-03-05 09:15:41
 

       近年来,依托国内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优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迅猛,其作为维系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已占到了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总额八成以上。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499.2亿美元,同比增长8.9%,继连续两年出口额下滑后首现止跌企稳态势,但仍落后全国出口增长1.9%。受核心技术缺失、新兴领域发展不畅、贸易摩擦加剧、制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产业仍存五大成长“烦恼”。

       核心技术爬坡困难,市场挤压严重。《美国汽车新闻》发布2017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国仅5家企业上榜,占比仅为5%,而日本、美国和德国上榜企业占比达67%。究其原因,我国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掌握不足,据估算外资企业占据轿车零部件市场的份额达80%以上;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外资企业控制的市场份额甚至高达90%。同时,由于研发力量薄弱,核心技术仍未摆脱依赖进口的局面。技术空心化趋势已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蔓延,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的电动车“三电”关键技术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如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原材料之一的隔膜,60%仍依赖进口。

       低端产能严重过剩,新能源产业内忧外困。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产销量占比超全球40%,保持全球Z大电动汽车市场地位。然而,核心部件产业受内外因素影响发展不畅,内部方面,在动力电池领域我国低端产能严重过剩,据统计2017年底我国动力电池产能已超过200GWh(兆千瓦小时),实际市场需求只有30GWh,而高端产品却供不应求,国内电池产值占全国比例不足三分之一;外部方面,欧美等国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巨头纷纷通过建厂抢占我国市场,2017年,大众、宝马、松下、通用、巴拉德、科德宝等6家知名零部件外企公开表示已经或将在华投资建厂,涉及隔膜、动力电池、燃料电池、锂电池装配等核心部件,对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自主产业造成更大冲击。

       贸易保护高位增长,相关产业难逃重灾区。2017年,全球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双反”调查和裁决16起,同比增长45.5%,直接影响玻璃、轮胎、轮毂、散热器等零部件产品超15亿美元。新兴市场尤为明显,巴西、印度、阿根廷以及土耳其等国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发起“双反”调查和裁决11起,占了总数的68.8%,超过了欧美发达市场国家。此外,去年3月美国对我国特定混合动力车及其零部件启动337调查,贸易限制措施不断加剧。

       技术管制持续升级,质量问题居高不下。2017年各国通过WTO平台发布汽车零部件产品相关技术贸易措施通报就达73条,同比增长8.9%,涉及机动车信号装置、制动反射装置、安全防护装置、汽车电子装置以及环保要求等内容。随着技术法规管控加严,质量风险进一步加大,2017年我国出口汽车零部件遭国外退运金额同比增长100.8%,远高于全国总体出口退运2.2%的增长率。

       成本“涨声”不断,车企利润难以为继。2017年以来,涉及汽车零部件原材料的价格持续飙涨,螺纹钢价格上涨幅度达40%以上,铜金属原材料采购部分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平均涨幅20%左右,芯片等电子进口零部件价格上涨10%-50%。而作为锂电池Z重要的材料之一,钴的市场价已从2017年初的27.3万元/吨涨至54.7万元/吨,涨幅达100.36%,碳酸锂价格也较同期上涨了30%以上,成本高企进一步蚕食企业利润。目前国内包括46家上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内的行业平均毛利率仅为8%左右,比2010年下滑超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