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西人借“质造、创造、智造”三招棋,靠着逢山开路的闯劲和拼劲,用拼搏进取的实干精神,让轴承产业走出一条深度转型之路。
曾几何时,翻新、修复,手工作坊,这些初级的生产阶段一度风行临西轴承产业。直到80年代末,临西轴承才结束了废旧轴承加工翻新的历史。
一些有远见的加工户搬离了加工作坊,建设了规模企业,步入规范化生产。但这些企业仍延续着简单的加工模式,仍需一人操作一台机器,产品加工靠技术工人经验,产品检测靠手工测量。
当时的轴承企业还没有自己的品牌,多以贴标生产、为他人做嫁衣,利润却是微乎其微。“临西制造”饱受缺乏自主品牌之痛。
那时,全县400余家轴承企业中,近80%轴承企业只能靠低利润的贴牌和委托加工谋利,缺少响当当的轴承品牌。随着成本上涨,规模小、品牌优势缺乏的轴承企业只能在低端市场苦苦挣扎。
临西县委、县政府清醒地意识到,临西轴承面临“双挤压、三缺少”的两大困境,即:国外大品牌在国内扩大投资布局挤占市场,国内大企业加速迈向高端挤压中小企业,缺少核心技术、龙头企业和名牌支撑制约产业做大做强。为扭转轴承产业困境,临西县实施了“创优、创新、创牌”三大行动,努力提高轴承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层次。
临西县政府每年将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现金50万元,对获得省名牌产品、省优质产品、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奖励现金5万元,对企业在土地使用、信贷补贴、项目技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诚为品牌在7大著名轴承企业都是‘免检产品’,还被世界轴承行业巨头的美国TIMKEN公司颁发‘特别贡献奖’,Z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过硬的产品质量。”诚为轴承制造公司负责人李金贵说。
现在,临西已拥有3个中国著名品牌和15个河北省著名品牌(优质产品),“宝鑫”、“飞龙”、“恒耐斯”等品牌在业界叫响。
飞龙轴承总经理党军成颇为感慨地介绍道:“以前,我们得四处搜罗客户请人家代理我的轴承,自打2011年获得省名牌产品后,变成了客户主动要求做代理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共有轴承生产销售及配套企业42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家,年吞吐钢材54万吨,生产能力7.5亿套。产品涵盖0-9类3000多个型号,有直径5毫米以下微型、也有2.5米以上特大型轴承,注册商标145件,从业人员6万多人,产品远销东南亚、非洲、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卖遍全国,走向世界”的销售网络。
“经过多年的质量提升、品牌打造,我们的轴承企业品牌仍旧有而不名。全县75家轴承生产企业注册商标145个,18个国家、省著名品牌(优质产品),注册商标还没有实现轴承企业全覆盖,还没有驰名商标,产业集群还没有集体商标和区域品牌。”临西县委书记王海军对临西轴承产业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
如何让临西轴承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临西县委、县政府重新审视突围之路——全面部署品牌战略:不仅要培育企业品牌、还要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临西轴承集体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临西县以建设全国轴承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县为契机,注册了“临西轴承”集体商标,制定了集体商标使用质量标准及行为规范,加强集体商标宣传和培树,每年对使用集体商标的轴承企业进行评估,全面提升“临西轴承”知名度;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的品牌企业,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实施品牌升级,提升品牌效应。
“创新”已成为临西轴承制造转型升级的不二法门。
“虽然,临西轴承企业可以生产3000多种型号的产品,但从高质量发展视角审视临西轴承,产品多而不精。”县发改局局长王其良说,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利润率较低的0类、3类、7类等型号产品,产品精度多为P0、P6级别,高附加值的“专精特新”产品较少,利润率较高的P4以上级别产品几乎没有,发明专利一项也没有。
究其原因,大部分企业将资金投入到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普遍不高。
为此,临西引导和鼓励骨干企业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建设自己的研发中心,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对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达到省级水平的,给予一次性财政奖励,不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实现由技术跟跑向领跑者转变。
目前,县内轴承企业已与清华大学、河北工大、洛轴研究所等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建成院士、博士后工作站3家,30多家规上企业建立了产业技术联盟和研发机构。
宝鑫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就尝到了创新的甜头。宝鑫以销售组装轴承起家,后开始生产轴承配件。生产中发现加工轴承的机床不好用,又开始研发生产机床;在生产机床过程中发现,生产滚子的6道工序由6台机床工人操作,费工费时,他们又研发出自动化生产线。
总经理夏洪朝告诉记者:“我公司研发的智能化精密滚子生产线,6道工序自动完成。只需放进去原料,设定好参数,想要的产品坐等就来。”之前这6道工序至少需要8个人进行操作。现在只需要4个人看机器就可以了。这一生产线被授予中国机械工业科技技术二等奖。
“自动化生产线,让我们生产的滚子圆度可达万分之三,精准度高出10倍,轴承使用寿命至少提高5倍……”
创新不仅让企业开拓了新市场,还提高了企业的利润。去年,宝鑫光生产轴承机床100余台,智能生产线14条,多出口俄罗斯、乌克兰、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智能生产线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60%。过去,生产轴承滚子利润微薄,赚5%相当于亏本,现在利润率能达20-30%。企业利润的10%用于创新,近三年光创新投入已达3000余万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临西县政府“企业开设研发中心”的战略引领。规模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后,拥有自己的“后厨”和“招牌菜”:“宝鑫”轴承从为国内低端农机货车配套,发展到为宝马、奔驰等汽车配套;“飞龙”、“新方”的超高速静音轴承“让世界更安静”,达到标准,出口德国;“海蓝”、“衡耐斯”轴承出口日本;“亿泰克”、“恒泰瑞欣”、“环驰”的“滚动轴承”都是知名品牌。
为对轴承集群内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集中攻关,临西县成立了河北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产、学、研、检”一体化产业体系和多层次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增强集群创新能力;组织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和关键技术研发。
依托清华大学工程机械研究院、洛阳轴承研究所、长春光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突出提升河北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产品研发能力,不断将前沿核心科技技术,转变为企业“专、精、特、新”的拳头产品,让更多“技术盆景”成为“产品风景”。
目前,一批前沿技术创新成果实现了较快转化,产品品质达到了国内尖端水平,甚至达到领先水平。铭信机械公司生产的P2级丝杠轴承精度是日本、德国同类产品的4倍,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优特杰轴承公司研发的角接触轴承产品达到了P5级别,转速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的2倍。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临西县出台了《临西县“硕博引进计划”实施方案》,聘任中轴协专务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何加群为产业首席专家,指导企业创新发展。
每次来临西,何加群都要深入轴承企业,实地进行指导,先后深入到诚为精密轴承等10余家知名轴承企业,查找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做出发展规划,并写出详实的调研报告。主动组织轴承企业申报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奖,辅导企业总结技术成果,在何加群的指导下,轴承企业有2项创新技术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何加群高度重视并支持临西轴承产业创新基地建设,亲自指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发现并向国家工信部申报了富恒机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批量生产Ⅱ级圆锥滚子技术,使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接近领先水平,并列入工信部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项目。
他先后10次到临西,就《新常态下的我国轴承工业》《临西轴承产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等课题进行专题讲座,培训轴承产业经理及技术人员1200余人次。许多听了何加群课的轴承产业经理人开始以放眼全国、放眼全球的大视野发展自己的轴承企业。
与大数据概念融合,打造智能工厂、智能车间,走智能化发展道路……对临西轴承来说,以智能化为引领、打造产业高地,产业转型升级步子不断加快。
近年来,临西轴承产业开始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之路,打开了“智慧之门”。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革,进行脱胎换骨式的转型升级;同时,它们也不断加快机器换人脚步,在转型升级中找到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这一大环境下,“机器换人”正是河北诚为轴承公司推动产品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诚为公司总投资2亿元在全国轴承行业率先建设了“I5智能工厂”,目前120台搭载I5智能控制系统的智能机床全面投用。
技术工程师田培伟告诉记者,I5智能控制系统将机床生产的情况以3D图像显示在屏幕上,哪个环节出现故障,系统都会预警。用手机就可以看到机床的生产情况。生产模式可实现技术控制、制造生产、流程管理信息化。
过去机器出问题,都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排查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位,隐藏较深的,可能要把整个机器进行拆卸。现在,根据预警提示,很快就找出故障原因。
使用智能系统后,年节约用工成本30万元,产量提高2倍以上,检验成本降低60%左右,精度可达到一流产品水平,产品利润提高2倍多。
临西县响应国家“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连续出台“零占地技改”“科技创新奖励十条”等优惠政策,县财政设立500万元的年度专项资金,扶持企业走“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新路,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靠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与“云”智造经济增长新动能相结合,激发轴承对接高端的强劲“混合动能”。
目前,三桥、泰姆斯等轴承企业已引进I5智能机床200余台。10多家规模轴承企业完成“智能工厂”的建设规划。
临西县将继续支持全县规上轴承企业,根据生产情况在机器设备上加装机械手,以提高企业智能化生产水平;支持企业通过购置i5机床及机器人,实现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及产品质量和精度的提升。
到2020年,智能生产设备在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率达到50%以上。预期轴承产业销售收入以7%的年速度递增,突破200亿大关。鼓励轴承企业实现流水线式生产,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完成两轮自动化生产工艺改造。
同时,临西县又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中国轴承全产业链B2B交易平台——“找轴网”,建设了“找轴网”电子商务平台和轴承“智慧云仓”,以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为路径,鼓励更多轴承企业“上云”“联网”,逐步建成以数据为驱动的金融、物流和电子商务的智慧服务体系,推动轴承产业加快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建成临西轴承综合化智慧集群。
临西制造,深度转型再出发,向着“临西智造”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