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轨道交通“一总部两基地”产业布局初具雏形

发布时间:2016-04-21

  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和成都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实施,成都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利用成都市内外市场,不断整合全市轨道交通产业资源,轨道交通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今日举行的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系列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中,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成都地铁总设计师张海波对于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未来发展信心满满,“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起步虽未走在前列,但发展速度却是迅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成都已经成为仅次于北上深之后的第四大轨道城市。”

  那么,成都在轨道交通产业在制造、施工、设计、研发等领域有何优势呢?未来,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又将怎样布局呢?

  现状:全产业链发展的态势呈现 打响“成都智造”

  在成都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中铁产业园)的大厅内,安放了107座鲁班奖奖杯,这是中国建筑业工程质量的Z高荣誉。另一面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典型产品展示墙,则展示出中铁二院一个个优秀、先进的产品。如今,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的科研成果不断面世,并转化为产品进入市场,打响了“成都智造”的名气,成为中铁二院与国内、川内单位协作共同出海,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平台。这与成都充分利用成都市内外市场,不断整合全市轨道交通产业资源分不开。目前,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涵盖科研教育、勘察设计、工程总包、装备制造和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聚集了西南交大、中铁二院、中铁二局、中国中车等国内行业龙头和新筑股份、天马轴承、运达科技等知名民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一大批优质项目的签约落户将有效填补了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全产业链发展的态势已全面呈现。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据了解,成都现有轨道交通规模以上企业91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户。2015年,全产业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5亿元,其中工程建设614亿元,运营服务68亿元,装备制造业83亿元 。

  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成都正按照“功能分区、相对集中、适度错位、组团布局”的原则,在新津县、新都区、金牛区等重点区域布局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目前,以金牛轨道交通研发设计总部、新津轨道交通及新材料产业基地、新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的“一总部两基地”产业布局初具雏形。其中,位于金牛区的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一期项目(15万平方米)已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入驻各类企事业单位56家,年税收达1.3亿元,二期项目(20万平方米)计划2016年开工建设;位于新津县的新筑轨道交通产业园一期项目竣工投产,形成年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1500模块、维护300列的能力;位于新都区的中国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项目总投资50.7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各类整车800辆的生产能力,修理和组装合计产能达到2150辆,预计2016年5月实现投产。

  此外,成都技术研发能力显著提升。集聚了轨道交通科研、设计、施工单位10余家、相关高等院校3所,轨道交通产业国家级技术专利近50个,拥有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铁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等,为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未来:建成“行业引领、一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日前,成都市编制发布了《成都制造2025规划》和《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将轨道交通产业作为突出发展产业,结合城市化进程的需求,走全产业链、差异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建成“行业引领、一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到2025年,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其中,装备制造达到1000亿元以上,整车制造能力4000辆以上。

  成都市经信委表示,未来牢牢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利用成都市内外市场,遵循“设计牵引、创新驱动、外引内培、央地联动”的原则,整合全市资源,贯彻“全产业链、差异化、集群化”三大思路和“核心企业引导、科技创新引导、示范应用引导”的发展路径,以轨道交通新制式和新技术为突破口,培育涵盖轨道交通科研教育、勘察设计、工程总包、装备制造和运营维护等千亿级产业链,建成“行业引领、一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未来,跟随国家的高铁“走出去”战略,扩展海外业务。力争到2020年工程建设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亿元,培育营业收入超200亿元企业3户。

  阶段(2015-2017)取得突破进展。整车制造爆发式增长,研发能力居全国领先水平,形成一系列行业标准,拥有一批知识产权,配套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园区基本建成,成为全国主要的轨道交通技术研发中心、全国重要的轨道产业服务中心。全产业链规模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6%,其中装备制造突破300亿元,培育百亿级企业1家,50亿以上企业1家。

  第二阶段(2018-2020)确立行业地位。配套体系基本建立,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研制一批关键产品,轨道交通装备实现全球化发展,科研教育、勘察设计、工程总包、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等各领域聚集格局基本形成。全产业链规模突破1400亿元,年均增长12%,其中装备制造突破500亿元,培育百亿级企业2家,50亿元以上企业2家。

  第三阶段(2021-2025)引领行业发展。产业体系趋于完善,研发制造水平领先,首创型新产品、新技术、新标准不断推出,积极开展海外业务,构建产品带服务和投资的化经营能力,建成“行业引领、一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全产业链规模突破2000亿元,其中装备制造突破1000亿元,整车制造能力4000辆以上,培育百亿级企业5家,50亿元以上企业5家。

  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助力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走出去”

  随着“一带一路”带来的海外项目大爆发,海外轨道交通市场的开拓步伐,成都的轨道交通产业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助推中国高铁“走出去”,中铁二院为国家铁路局完成了《中国铁路标准版体系研究》,为中国高铁标准向海外输出铺平了道路。据中铁二院科研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科研院参与攻克高寒地区时速400公里/小时高铁建造技术难题,帮助我国拿下了中国高铁走向海外的单——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依托俄罗斯、中老、埃塞俄比亚等海外铁路项目,越来越多成都市的轨道产业正在迈出国门。(四川新闻网)

微信
weixinsao佰联微信平台
微信号码:BL168168
微信
weixinsao轴承通

 

佰联声明
  • 本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我们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 本网编译和自行采编制作的信息,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注明:“来源:佰联轴承网”。
  • 本网所有信息敬请投资者谨慎采用,本网不承担因信息失实、滞后等原因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 如果本网转载的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电话:029-82491203。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