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工程师的坚守
12月8日,洛阳市国华轴承机械有限公司略显空旷的厂房内,六七名工人正在忙碌着,一位老人往来其间指导生产,满头银发,十分抢眼。老人今年72岁,叫刘金川,是这家创新型企业的董事长,早年曾多次参加和主持引进、消化、升级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工作。近十年来,他一直从事自主研发“精密冷辗扩数控机床”的工作。
在一台冷辗扩数控机床前,记者看到,一个钢圈被自动送入冷辗机中,机械手将其固定后,短短30秒钟后,一个光亮崭新的轴承套圈就加工完成了。
刘金川告诉记者,精密冷辗扩制造技术,是一项常温状态下,无需加热,无切削,快速精密成型金属环形零件的高新技术。与传统车床加工工艺相比,制造同一零件,可大幅度节约材料,提高工效十几倍,使用寿命也大幅度延长。本质上讲,这项技术是和现在火爆的“3D打印技术”一样,同属于“快速精密成型制造技术及装备”,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装备科技创新项目。
据刘金川介绍,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开始了这项技术装备的研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代、第二代机型就在洛阳诞生,使我国继德国、日本之后,成为全世界第三个掌握此项高新技术的国家。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等种种原因,此项技术装备并没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一度搁置。
2005年,曾经参与该装备研发的刘金川父子在洛阳又重新开展了第三代冷辗扩数控机床的研发。历经十年艰苦探索,持续研发,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200余万元,截至目前,已陆续研制成功“小、中、大及超大型”四种机型,三代机在稳定性、实用性上有大幅度提高,技术研究水平几乎同步国外,某些关键技术还超越了先进国家。
2014年,他们的产品开始出口国外,俄罗斯第二大轴承制造厂一次性定购了12台设备。
长不大、长不壮的尴尬
按照常规,守着这项高技术成果,企业的发展似乎应该顺风顺水,快速壮大起来,但长期以来,企业的规模并没有壮大太多,说起个中缘由,老人也是一声叹息。
“主要是资金卡壳,企业成立十年了,几乎没有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到过款。”刘金川说,因为当初工厂的用地是租用,这就导致无法与固定资产捆绑在一起抵押贷款,多年来工厂的科研经费和发展生产的资金全靠自筹和民间借贷。
“融资难使企业多次错失了做强做大的机会。”刘金川分析,他也曾经尝试过其他形式的融资方式,比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但是,他走访了洛阳的相关单位后,被告知本地还没有出台相关的细则,无法实现贷款。也有风投机构闻讯而来谈参股合作,但由于企业的产能规模太小等原因没有达成投资意向。
由于技术在行业内领先,国家科技部和洛阳当地政府总计奖励过200多万元的科技创新基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但钱的困扰对于刘金川来说始终挥之难去。
不仅仅是资金问题,刘金川也坦言,由于自己的管理团队大多是技术研发人才,在融资、管理、营销等方面相对欠缺,也是造成企业发展迈不开步子、捧着金碗要饭吃被动局面的一个因素。
“前几年外部经济形式较好,加上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率高,工厂每年销售收入还能支持科技创新和自我滚动发展”,刘金川介绍,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特别是去年下半年至今,不少用户签了合同交了定金,却无后续资金来提货,销出产品的部分剩余货款又不能及时回收,新签的合同仅靠预收的部分定金,自身无配套资金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而无法去执行。高峰期企业有30多个技术研发人员,现在也萎缩到了6-7个。
“工厂目前已经无法正常运行,随时面临工厂倒闭、研发团队散伙的困难局面。”刘金川无奈地说。
创新需要更多支持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它的创新动力是Z强的,科学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主要是靠企业。而有数据显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中小微企业比例达到82.6%。中小微企业完成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然而在河南省的7万多家中小企业,因资金、人才所限而缺乏足够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创新太难了,高投入、高风险,很多原创性的研发可能会失败,导致较低的回报,甚至是没有回报。”刘金川告诉记者,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艰苦努力。
他说,也曾有浙江一家民企将、二代机型的技术图纸买过去研发第三代机,但是投入了几百万没见到成效,就立马打了退堂鼓。
采访中,记者发现,刘金川的右手大拇指异常短粗,有正常人的一倍大,指甲盖只剩下了半截。“这是搞设备研发,前后三次被机器夹伤留下的纪念。”刘金川笑着说,2014年初,老刘跟技术人员挑灯夜战调试设备时,不慎从设备上跌落,左腿粉碎性骨折,经过短暂治疗后,老刘又拄着双拐出现在了厂房里。
很多搞科研的老伙计都劝刘金川,这么大年纪了,早该回去颐养天年了,而老刘说他一直有个情结割舍不下,他说,“科技研发就是逆水行舟,更像滚石上山,只能一鼓作气,干到底才能歇口气,我不能让几代人的努力断送在自己手里。”(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