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进车间流水线 潜心研究20年

发布时间:2015-04-23
  王冰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她坐在屋子的角落,身旁是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技术人员。融洽的办公氛围,使“领导”与“下属”的概念更加模糊,王冰与她的科研团队之间,更像是密切合作的“战友”。她电脑桌面的壁纸是儿子在美国一所大学毕业时的照片,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和蔼细腻的女人竟是出入了20余年生产车间的“科技专家”,全国轴承行业的“科技带头人”。
 
  从研究所迈入“流水线”
 
  1982年,王冰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后随即进入洛阳,在当时全国的国家级轴承技术研究所工作。彼时,她拥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先进的实验设施,其所在的团队研制出的姿控动量轮随“风云一号”第二颗星升空入轨,并在电子计算机软损坏情况发挥关键作用,成功挽救失控卫星。因此夺得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0年,顺应地方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王冰与丈夫一同南下,双双调入了当时的中山市轴承总厂。“从重工业地区到南方小城市,从研究所一下进了企业车间,感觉落差很大。”王冰说,初识中山,的感觉就是这城市“小”,那时正快速发展的市轴承总厂生产的产品主要供应给国内的“农机、电风扇、拖拉机”等行业的普通轴承产品,在技术上迫切需要提升。
 
  落差之下,王冰并未选择退却,而是把研究室里养成的严谨、认真的科研习惯带进了新的岗位。在她的带领下,公司的产品从面向低端领域的“大路货”升级成为了为欧美高端轴承企业提供产品的技术型企业。
 
  “握住核心技术”同步先进水平
 
  随着中山市轴承总厂的转制,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应运而生。王冰留了下来,并成为了公司技术中心的总工程师。
 
  “这些年,看着我们做出来的产品越来越精细、客户的群体越来越高端、团队的素质越来越强,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高兴。”据王冰介绍,如今的盈科已经具备生产全球Z高端轴承产品的能力,这让不少业内人士刮目相看。
 
  在王冰的带领与努力下,盈科的技术团队20人次参与了10项国家标准的制定,100多人次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多名技术骨干当选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专业委员,成为企业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中坚力量。近两年来,公司先后有两人晋升教授级高工,两人晋升高级工程师。“对于一个100余人的企业来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现在,王冰先后被评为“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冷加工技术专家”、“中国轴承工业科技专家”,并兼任“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手上“握住”了行业内的核心技术。有国外客户向其他人主动推荐:“到中国想买到好轴承你就找王冰。”口碑传开了,客户自然也就来了。
 
  “一段时间不创新员工就说不习惯”
 
  “面对冷冰冰的设备,没有一腔热血怎么能行。”在对外部经济环境的观察上,王冰并不是一个专家,甚至有些“迟钝”,她说:“金融危机闹得再厉害,我们也没有感觉到,车间里还是红红火火在搞生产、搞研究,产品照样卖。”
 
  她深谙创新发展的道理:“不管外部环境怎么样,不创新就没有出路。”可以说,王冰所带领的团队并未被动迎合中山市大力推行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大浪潮,而是主动加油,不断进行产品升级换代、技术改革创新。“现在,有一段时间没有推出新产品或是新工艺,就有员工跑来问,Z近怎么没有新东西了。大家真的是热爱这个行业,把它当成一份事业在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糊口。”
 
  20余年扎根中山,王冰评价起自己所在的城市:“这里适合用辛勤劳动换取幸福生活的人来打拼。”不过,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王冰坦承,随着公司对接的客户范围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高,生产场地对于业务拓展的限制就越来越大。
 
  “不少外国的企业来看过,对我们的技术放心,但是就怕我们产量跟不上他们的需求。现在,我们都只能挑选着订单来做,不是什么样的单都会接。”她迫切希望在火炬开发区能有一块新的场地能给企业发展提供新的空间,也渴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南方日报)
微信
weixinsao佰联微信平台
微信号码:BL168168
微信
weixinsao轴承通

 

佰联声明
  • 本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我们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 本网编译和自行采编制作的信息,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注明:“来源:佰联轴承网”。
  • 本网所有信息敬请投资者谨慎采用,本网不承担因信息失实、滞后等原因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 如果本网转载的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电话:029-82491203。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