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微企业“小不点”如何长成“小巨人”

发布时间:2012-07-06
大学生激活家族企业
  “去年11月,我从大哥的汽车轮毂厂主动分出来,注资150万元,将厂里的汽车模具车间‘升格’为山东广源精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因为原来的车间吃不饱,厂周围七八十家企业的模具却要到外地去做,多可惜的一个市场啊?”6月初,记者在公司见到了总经理孙作晶,他开门见山谈起了创业的动机。    
  “可是,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孙作晶说,市场前景如此广阔,但一位当分管领导的老亲戚上任1个月,愣没跑来一张新订单;做汽车轮毂模具顺手的老工人,对送上门来的注塑模具订单,竟然不知道从哪儿下手。“现实让我猛省,企业要想长久,必须引进人才。”
  随后,孙作晶果断撤掉了管理层中“跟不上形势”的5个亲戚朋友,招进了19名本科大学生。同时,推行全员岗位聘任制,向全体员工开出“3000元底薪、办‘五险一金’、年终纯利49%分红的大礼包”。
  人才来,变化大。以12万元年薪聘入广源的聂兆军担任生产副总后,优化人力资源,将31名一线员工细化成4个小组,分解指标、落实责任、考核奖惩,生产效率提高40%。
  大学生们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使广源很快由单一的“来样加工”变成了从“图纸设计→模型制造→精加工→组装→检验→出厂→售后服务”的“一条龙”生产和营销。产品由铸造模具发展到挤压模具、冲压模具、注塑模具等4大系列500余个品种。22岁的大学生崔栋栋和其他6名大学生,连续20多天“攻关”,在传统两道铸造模具热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创造性追加一道“真空热处理工艺”,使广源模具硬度提高4成,寿命延长30%多,价格提高8000多元。    
  目前,广源的模具加工能力由初建时的100套提高到现在的400套,订单排到年底,月营业收入由开业之初的30多万增加到现在的200万元,客户由10家发展到70家,其中不少客户年采购额过百万元。
  ■点评:(茌平县委书记陈秀兴)
  淡化家族管理体制是一场痛苦的自我革命。
  这几年,县里通过“百名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星火燎原计划”,在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小微企业家族色彩仍比较突出。
  广源的实践证明,小微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要走向现代化管理,构建起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因家族基因而“中途倒下”的宿命,让小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个检测站带起10万人
  “烟店检测站,是我省一家设在乡镇的省级轴承质量检测站。”在临清采访,市长李新阁一句话,点燃起记者采访的欲望。
  走进烟店检测站大楼,只见检测室内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检测设备,技术员刘彩霞正凝神检测企业送来的钢球,然后将检测数据一一记录在报告单上。
  “每天光来检测标准件的就有五六十家,我们忙不过来时,站长、副站长都要上阵。”刘彩霞告诉记者。
  省级检测站为啥设在烟店镇?临清轴承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从小到大,几经迁徙,Z后落脚在冀鲁两省交界的烟店镇。但轴承检测路途远,时间长,成本高,成为发展瓶颈,众多小微企业面临下马的危险。先进的轴承检测设备投资巨大,小微企业无力投资。
  为了打破这个瓶颈,临清市、烟店镇两级多方筹集资金,报请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于2003年在烟店镇设立了省轴承质量检测中心临清检测站,引进国内一流的轴承及轴承生产设备检测线,承担起临清及周边地区轴承及轴承生产设备的全面检测任务。检测项目覆盖原材料轴承钢、轴承产品的尺寸、旋转精度、振动、材料分析、摩擦力矩、游隙、寿命以及轴承主要零件的检测等。目前,临清轴承加工及配套企业已发展到1500余家,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占92.5%,轴承经销业户1.2万余户,总从业人员达10万多人,轴承型号1万余种,去年全市轴承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35亿元,利税21亿元。今年1至5月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利税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8%和30.2%。
  “在家门口检测既方便又实惠!”烟店镇红星轴承公司经理王华敏说:“以前检测轴承要送到洛阳轴承研究所,需要七天时间,Z小尺寸的检测费也要100多元,加上来回路费和吃住要花费几百元到上千元,还影响生产。现在在家门口检测一般3天,一早一晚就能送检,检测费用仅需20元。”
  ■点评:(临清市委书记王建鹏)
  建设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是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小微企业在初始阶段,更为迫切需要这样的服务。近年来,我们基本建立起以公共技术、电子商务、投融资为服务功能的小型微型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它们是哺育小微企业的“孵化器”,是推动小微企业发展的“助力器”,解决了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产品设计、开发、试验、工艺流程、检测和标准化、融资、销售等问题,促进了小微企业和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 
  引来名企追小“新”
  2000多平米的车间内,一台台一人多高的机器,吐出一个个圆形、椭圆形的煤球,大的像馒头,小的似鸡蛋,低温挤压而成。
  “根据客户的需求,可以做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煤球。这里面的关键因素,是使用了型煤粘合剂。”6月25日,山东东阿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明广告诉记者。
  孙明广说:“型煤粘合剂是我们发明的专利技术,生产的液体或固体粘合剂,可将煤矿、焦化厂加工块煤过程中的下脚料——煤粉或焦粉加工成型煤或型焦,使吨煤、吨焦成本下降150—200元,该技术在国内属领先水平,自2002年起,先后已有近20家企业应用该技术。我们还建有大型型煤生产线,生产的型煤供不应求。”
  这家公司建立10年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两项。2011年底公司总资产达到1.2亿元,年销售收入1亿多元,其中科技收入4000万元。现在是国内Z大的以生产研发机型煤粘合剂及专利型煤装备生产线的企业,占据了全国同类产品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孙明广谈起当初创业时心潮难平:“我看到好多企业的煤炭下脚料不能被利用,廉价处理掉,感到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浪费,也是一个巨大的增值空间,就立志研究这种型煤粘合剂。起初缺资金、缺设备、缺场地,我们在16平方米的机房内建厂,5个人10万元启动资金,2个月没进家门,终于研发出中国型煤有机粘合剂的个发明专利,转化为产品后当年收入超千万元,实现利润110万元,产品迅速被福建、江苏、安徽、辽宁、新疆等地的几十家大型企业推广应用,并引来英、德、美等十家知名企业前来洽谈技术转让和技术合作。”
  县长周文明介绍,近年来该公司承担了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两个省级科技项目,与中科院过程研究所等六个科研院所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生产科研联合体,建成了山东省腐植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企业有兼职外聘教授、博士、研究员15人,企业拥有高级工程师7人,拥有42人的专业技术研发队伍,占企业员工的33%以上。
  ■点评:(东阿县委书记刘国强)
  小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承担者。他们信息传递快,获得的收益能够按照各要素的贡献合理分配,经营机制灵活,在承接技术发明方面比大企业更有优势。
  但是,小微企业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低、协作配套差、创新能力弱等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客观上又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难点。如果量大面广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方式不能转变,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缺乏基础。
  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兴县”战略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化、实用科技成果化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得到实现。去年,东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2.78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32.85%。(大众日报)
微信
weixinsao佰联微信平台
微信号码:BL168168
微信
weixinsao轴承通

 

佰联声明
  • 本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我们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 本网编译和自行采编制作的信息,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注明:“来源:佰联轴承网”。
  • 本网所有信息敬请投资者谨慎采用,本网不承担因信息失实、滞后等原因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 如果本网转载的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电话:029-82491203。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