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勤之:中国静压轴承开创人之一

发布时间:2009-10-14
  为积极响应上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年”建设活动,帮助和引导企业在逆境中提振信心,在转型中科学发展,为上虞经济发展把脉问诊,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科协于近期联合组织开展以“弘扬科学精神,服务科学发展,推进创业创新”为主题的虞籍科学家专访活动。采访团在上海、南京采访了11位虞籍院士专家,重点了解了他们所取得的科研创新成就,攻克科技难关的艰辛历程和他们对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转型升级、产业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充分展示虞籍科学家风采,大力弘扬虞籍科学家崇尚科学、勇攀高峰的精神,使之成为激励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学子奋发有为、立志成才、创新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全市营造重知识、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虞籍科学家“坚韧不拔、奋发图强、崇尚科学、务实创新”的精神,他们的成才之路、所树功勋,对家乡人民尤其是青少年来说,是一份难得的厚礼、一笔宝贵的财富。
  周 铭
  人物背景:周勤之,1927年11月出生,上虞沥海人。1950年毕业于中华工商专科学校,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东华大学教授、上海机床厂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在机床行业工作时间长达50多年,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精密机床及工艺专家。
  山川毓秀、人文荟萃的虞山舜水滋养了不少歆动中华的杰出英才。周勤之,就是这样一位几十年来活跃于中国机床业的翘楚人物。他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提出新原理,试验开发的镜面磨削外圆磨床开创了我国镜面磨削先河,其研制的深切缓进高速外圆磨床为世界Z高效率,以此撰写的论文多次被MTDR等会议引用。他开发成功的动静压轴承,用于高精度外圆磨床,使卡盘夹磨工件、圆度<0.08μm,为当代Z高水平。他组织指导研发的精密分度技术、接长丝杆技术、双薄膜反馈双边随动阀、磁分度技术、平面智能研磨技术等分别达世界先进水平和领先地位,其提出并组织指导开发攻关的电子传动蜗杆砂轮磨齿机和金刚滚轮修正技术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高精度微位移干涉仪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日前,“走近虞籍科学家”采访团专程赴上海采访了周勤之院士。当采访团一行赶到周老家时,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步态稳健的周老早已和夫人一起等候在家门口迎接我们,不禁让我们感到了这位家乡院士的亲切。
  勤学苦练,工人到院士转变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周老出生在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但年幼丧母,由祖母带大。祖母对他要求很严厉,除了白天读书,晚上还让他到一前清举人家读四书五经,寒暑假也不让他休息,要他到自家工厂当学徒。“八一三”事变后,年幼的周勤之目睹侵华日军给国人带来的灾难,感到人生无常,前途渺茫。这时他感到惟一能使自己解脱的方式就是读书,拼命地读书。当时他受“工业救国”思想的影响,认为机械制造是救国的必由之路。高中未毕业就跳级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读医学。就这样周勤之白天学医,晚上在交大教授开办的“强华学校”学习机械工程。后来,他又读了中华工商专科学校夜校,通过努力自学获得一张当时旧政府惟一承认的相当于大专的毕业文凭。解放初期,周勤之应聘到虬江机器厂(上海机床厂前身),从此他从工具车间的研磨工开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学习、工作,在机床精密加工和测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日后攻克镜面磨削技术,研制中国台镜面磨床和更加先进的精密机床的开发打下基础。这一切成就都是周老认真苦读、倾心钻研换来的,每一项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都渗透了周老的心血。
  莼鲈之思,Z深莫过桑梓情
  家山时入梦,乡情常萦怀。刚在周老家里坐下,老人便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讲述他在沥海镇东门村曾经度过的一段美好童年时光。老人告诉我们,儿时外婆常常给他讲述沥海的往事,教育他要好好读书,然后去春晖上学。从老人的讲述和微笑的神情里可以看出儿时的记忆在他脑海里还十分清晰,对在上虞度过的那段童年也异常怀念,对故乡抱有一份深深的乡愁。“常回故乡走走看看,寻找儿时记忆”成了这位已经离开家乡七十余载的老人的心愿。2006年4月,周老回到沥海,喜圆了他的这个寻根梦。说起回上虞寻根这件事,老人显得有些激动。周老说,年高更重桑梓情,Z开心的莫过于回到故乡。那清澈见底的护城河,热闹繁华的沥海老街,幽深古远的弄堂,肃然森严的关帝庙,风格独特的照相馆,常常浮现在脑海中。值得高兴的是,尽管已经历了七十年风雨,好在沥海镇老街整体建筑风貌仍在,让我顺利地找到了儿时记忆的印记。Z让老人高兴的是,居然在老家还找到了分别几十年的表弟,能见到那么多的故人、亲人,让他十分欣喜。说起回到上虞看到故乡的发展,老人爽朗地笑了起来:“变化太大了,特别是百官城区,完全已经现代化了,根本没有了以前的痕迹。”
  德智兼修,寄希望于青少年
  十年树桃李,教诲催人进。82岁的周老目前仍然坚持一个星期去上海机床厂一次,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帮助厂里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此外,周老还时常参加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的活动,还有一些社会活动,和年轻一代交流经验,分享心得,一年基本四到五个月不能待在上海。在说到年轻一代的培养时,这位桃李满园的共和国院士言出肺腑,现在国家培养出来的许多学生毕业了之后都选择跳到外企去,我们成了外国企业的养成所,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去引导学生学成以后报效祖国,体现价值,国有企业远比外国企业有发展前途。不管他们听不听,作为导师,学生的思想工作一定要做,哪怕100句里听进去了10句,那么教育就是成功的。事实证明,周老的坚持是有回报的,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许多学生都已经从外国企业倒流到国有企业。周老告诉我们,机床是加工机器的机器,我国是机床大国,在数量上比重很大,但不是强国,中国工业想要发展一定要自己掌握关键技术,不能受制于人,希望下一代为机床强国而奋斗。对家乡青少年的发展,周老语重心长地说:“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随着思想的开放,国家的发展很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习科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我想应该把德放在前面,只有先学会做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才能真正学好科学知识。”这是一名科学家对家乡学子的绵绵寄语。
  和谐发展,祝福家乡更兴旺
  遥挂望乡愁,切切念家兴。采访团在带去家乡人对周老问候的同时,还介绍了近年来上虞城市和社会发展的新动态,并邀请周老有时间再回家乡走一走,看一看。周老神情喜悦地说:“又是一番巨变,那回去肯定又不认识了,明年开春之前我一定再回去好好看看。”老人对上虞风机产业的发展很感兴趣,他说:风机产业一直很有特色,要搞好它其实和我们机床是一样的,一定要提高科技含量,掌握核心技术。上虞的企业要发展,上虞的经济要发展,必须走高科技之路。上虞的发展要注意抓重点,抓有基础的项目,自身拥有的优势一定要发挥好,上虞的发展科技含量很高,但要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将它工程化、企业化,经济才能腾飞。祝愿我们上虞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仅需要我们这些搞科研的人,更是需要每一个上虞人一起干。(上虞日报)
微信
weixinsao佰联微信平台
微信号码:BL168168
微信
weixinsao轴承通

 

佰联声明
  • 本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我们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 本网编译和自行采编制作的信息,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注明:“来源:佰联轴承网”。
  • 本网所有信息敬请投资者谨慎采用,本网不承担因信息失实、滞后等原因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 如果本网转载的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电话:029-82491203。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