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高非公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要求
1.1 以科学的理论指导非公企业党建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要求,“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等为新时期做好非公企业党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非公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首要的是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非公企业党建,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成果指导党的建设。不断解决实践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真正发挥我公司党建的作用,为公司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 以科学的制度保障非公企业党建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制度是实现非公企业党建稳定性、规范化的基础,是提高非公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基本保障。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基础薄弱,更要把制度建设放到突出的位置。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制度建设要从非公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稳定性差、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制定符合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党建工作制度,有效保障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以科学的方法推进非公企业党建
增强方法的科学性,对于提高非公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至关重要。随着沿海地区非公企业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探索和创新符合非公企业发展要求的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要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增强吸引力、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求,以科学的方法推进非公企业党建。
2 如何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2.1 加大理论创新力度,科学把握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规律
非公有制企业以资本的私人占有和完全自主经营为本质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其拥有与公有制企业不相类同的党建环境,蕴含着独特的党建规律。由于企业经营的逐利性,企业是以利润为标尺去评价其活动的得失,决定行为的取舍。由于劳资关系的雇佣性,从而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劳资关系呈现出非对称性、非同一性的特征。由于资本的独占、独有,因而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受业主的人生观、专业学识、社会阅历、个人偏好为背景的集成理念影响,企业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单向性。因此,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对面临的特殊环境科学把握,只有认真研究和发现这些特殊性,才能使党建工作深深植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中,有效发挥《党章》所赋予的职能。
必须着眼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把服务生产和经营管理作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促进企业发展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融入企业之中,把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党组织与企业主、员工目标同向、工作同力、发展同步,党建工作活力才能得到有效激发和释放。
必须着眼夯实组织建设的基础,把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作为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完善的组织网络是开展党的工作的前提。只有坚持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打好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攻坚战,才能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才会有基础、有依托、有成效。必须着眼激发党组织的生机活力,把开拓创新作为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强大动力。要按照“有利于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原则,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创新党建活动载体。
必须着眼于建立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制度机制管长远、管根本。只有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制度机制,才能可持续地解决党建工作实际问题,有效调动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非公业党建工作也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2.2 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
在非公有企业中,由于人员构成的多样性,工作形式的易动性,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导致部分党员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散放游离状态,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也还存在一些新问题和“盲点”。因此,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1次集体学习时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形成科学严密的组织架构,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把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要围绕扩大党组织和党建工作两个覆盖面的扩大,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快党组织组建步伐。依据党章规定,从实际出发,区别企业规模大小、党员数量多少和构成差别等情况,划分不同类别,确定组建重点,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凡是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都应单独组建党的组织。对党员人数少、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采取企企联建、村企联建、挂靠组建等模式,联合建立党组织。没有党员的非公企业,抓紧组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群团活动,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措施,力争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规模小、经营地点分散、稳定性差、党员人数少而且流动性大的企业,党员要参加属地党组织的生活。二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推行发展党员“三培养”制度,把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技术骨干,把党员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使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党员,中层管理人员和业务技术骨干中党员比例不断提高。继续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动员企业中的流动党员、“口袋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回归党的队伍。对于没有党员的企业,要通过多渠道选派党建工作联系员的方式开展党的工作,加大发展党员力度,壮大企业党的力量。今后新办非公有制企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要同步建立党组织。三是强化工作指导。规范和深化党建联络员的选派和管理,明确党建联络员的职责、任务和要求,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充实党建指导员和联系员队伍,按照经营活动性质做好分类,在具备条件的地区筹备组建党建联合会、联谊会,充分发挥党建研究组织的重要作用。完善党支部和党小组,拓宽党的覆盖面。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通过从党政机关、离退休干部、复转军人中挑选,由非公有制企业所在地或所属行业中的党员领导干部兼任、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等形式,拓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选拔渠道,加大企业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的帮助力度。
2.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不断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实践证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党建带头人队伍、企业党务工作骨干队伍和党务干部队伍这三支队伍建设状况。抓好这项工作,要注意从三个方面着手。
2.3.1 拓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选拔渠道。
要在加强对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骨干的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的同时,创新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选配方式和机制。要把政治上坚定、业务上过硬、熟悉党的工作,并且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的优秀党员,选配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鼓励党员业主兼任党组织书记。规模较大、党员较多的企业,要配备专职书记或副书记,专门负责党建工作。应打破地域、身份、体制的界限,进一步拓宽视野,采取企业选、社会聘、机关调等多种有效途径从企业家、机关干部、复退军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
2.3.2 培养一支党务工作骨干队伍。
要多渠道选聘企业党务工作者。非公企业党工委要注重建立企业内部党务干部后备队伍,在企业没有合适人选时,通过工委推介、企业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企业党务干部。引导从企业内部选拔经营管理和生产一线的优秀党员担任党务工作者。要加强企业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把非公企业党务干部培训纳入各级地方党委干部培训规划,有计划的安排参加党建方面的专业培训。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关心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经常了解他们的工作、待遇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津贴制度。积极探索从非公有制企业选拔培养党政领导干部的途径和机制。
2.3.3 培养一支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
特别是要重视对各级党委派出的党建指导员的教育培训。他们大多数来自不同工作岗位,一些同志多年来从事其他工作,对党建工作不太熟悉,要通过对党建指导员的专门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非公有制企业的运行规律,在实践中学会做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2.3.4 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断形成党建工作新机制。
非公企业的党建活动要因企制宜,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的管理教育,有利于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则组织开展。要注意汲取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找准它们与非公经济组织的结合点,切实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机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4.1 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建目标责任机制。
根据《党章》及中央的要求,结合非公企业自身实际,制定出明确的党建工作目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一系列灵活多样的活动,原则上耍在不影响生产经营工作的情况下,根据企业特点及实际利用节假日或业余时间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要把活动的主要范围放在基层党支部或党小组,在党支部和党小组广泛开展争先创优、小改小革、节能降耗、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要充分发挥企业工会、共青团、女工委等群团部门的组织作用:组织要形成定期下基层活动制度和送温暖活动制度,把了解基层员工的心理动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党员和员工排忧解难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目标来抓。
2.4.2 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机制。
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促进发展的先进分子。以加强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构建教育培训平台和完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为重点,扎实抓好非公企业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党员素质,拓宽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渠道。
2.4.3 建立健全党建科学化的保障机制。
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活动经费短缺、活动空间有限、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的有效开展。构建党建科学化的保障机制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二是要逐步解决非公企业工委的编制问题,纳入财政保障的范围。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落实党的经费保障制度,通过设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基金,采取财政拨付、党费提取、企业统筹等形式,多渠道筹集经费,促进党员活动场所和党员服务中心规范建设。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财力支撑机制,将非公企业党建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形成与地方财政同步增长机制。非公企业党员缴纳的党费可以大部分返还给企业党组织。对党建经费使用要做出严格的规定。
2.5.1 加大工作创新力度,不断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既要继承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的建设的成功方法,又要不断探索有效管用的新方法,以回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吸引力、感召力。要转变思想观念,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为切入点,推进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思路的创新,带动服务群众方式、活动方式、队伍建设、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在创新中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2.5.2 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创造力、战斗力、影响力。
一是要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坚持“在分散中求集中,在集中中重管理”的党员管理理念,按照“部门相近、工作相邻”的原则、采取建立联合支部的方式,使党员有系统地组织起来,从而更好地起到联络党员、传达上级精神、指导工作的作用:二是探索党支部书记、行政主管、工会分会主席交叉任职的工作方式。以党建工作促进工会、共青团工作,以工会、共青团为载体开展党建工作,做到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机构上对应设置,人员上相互兼职,工作上互为表里、相互支撑、同步进行、形成合力,依托工会开展党的工作,有力地增强党的工作对非公企业的影响力。三是创新党建形象。开展以非公企业党组织对职工群众做善事走访,职工群众节假日走访,职工群众生病走访,职工群众有思想情绪走访,职工群众去世或发生家庭重大变故走访为主要内容的“五走访”活动和“五个在先”活动,即非公企业党员技术科研钻在先,生产经营干在先,敬业奉献走在先,急难险重冲在先,带动员工做在先,展示党员带动职工群众的先锋形象。
2.5.3 推进党建创新工作,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组织党员在企业生产和企业发展中,充当好先锋队和排头兵的角色,在服务生产中树形象,在加快发展中创地位。二是积极代表职工维护合法权益,保障合法所得,妥善化解劳资纠纷和矛盾,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威信和号召力。三是积极创和谐,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员群众 基础好、一线情况熟的优势,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及时化解处置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隐患。四是探索建立健全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调动党员积极性,激发活力和动力,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
2.5.4 重视活动方式、工作方法创新。
坚持“小型、业余、分散、务实”的原则。一是围绕服务企业发展设计活动。定期组织职工代表与企业领导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广泛开展“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活动,为企业科学发展服务。二是围绕企业的急、难、险、重任务组织活动。把企业的中心工作作为党组织工作的重心,把生产经营中的难点作为党组织工作的重点,党员带头学习技术、带头研究创新、带头建功立业。三是围绕建设和谐企业安排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协调处理好劳资关系,维护各方利益,积极开展建设“平安企业”活动。四是围绕塑造企业形象筹划活动。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线,树立“尊重人、关心人”的理念,从物质、精神等各个层面去满足职工不同层次的要求,把党建工作与打造企业团队精神融合起来。
3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意义
十八大报告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题来统领整个党的建设部分,标志着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认识;有利于积极应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现实需要。
一方面,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党的建设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现实需求。从总体上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适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