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钢铁行业科技创新结硕果

发布时间:2013-02-06
  2012年,我国钢铁行业在科技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新的工艺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装备和信息化的研究开发,以及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果。2012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冶金科技奖)评选出获奖项目7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40项,项目涉及地质、矿山及资源,铁前及炼铁,炼钢,轧钢及制品,材料,冶金装备、建设及自动化,管理及环境工程七个专业领域。
 
  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克敏对《中国冶金报》记者分析了此次获奖项目的特点。她指出,此次冶金科技奖获奖项目具有六大特点:一是自主创新成果显著;二是工艺技术及装备的研发进行了系统的创新集成,形成成套工艺技术;三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节能降耗和减排技术成果显著;五是充分显示了产学研结合的优势;六是获奖项目中还包含一些基础研究和行业标准制定方面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获奖中一线工人科技成果奖共有4项,充分反映了我国钢铁行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
 
  研发新品种、新材料满足更多需求
 
  据李克敏介绍,2012年,我国钢铁行业在产品品种、质量、工艺技术及推广应用方面取得重大进步,更好地满足了各有关行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一是电工钢取得突破性进展。2012年冶金科技奖的一个特等奖授予了宝钢的《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制造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该项目展示了我国取向硅钢生产工艺取得的突破性进展。长期以来,我国超高压大容量电力变压器铁芯所需要的高磁感取向硅钢主要依靠进口。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宝钢通过开发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硅钢制造技术等,实现了高等级高磁感取向硅钢系列产品的产业化,产品性能达到进口产品的水平,并成功用于制造一系列国产超高压、大容量变压器。2008年以来,宝钢已经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产品33万吨。此外,《武钢含Cr无取向电工钢系列WD23/WD30/WD302的研究开发与制造技术》项目,开发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含Cr无取向电工钢系列产品,与国内外已有的同级别钢种相比,具有磁感高、铁损低,冲片加工性和装机性能优良等特点,自2006年以来已生产了74.8万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是汽车和工程机械用钢取得新进展。《节能低成本高品质非调质钢》项目的进展使我国非调质钢的应用量由原先的每年10万多吨大幅增加至目前的100多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同时,太钢开发了700兆帕级高强韧热轧卷板,自2009年至2011年9月份已累计生产16.2万吨,替代进口产品,满足了工程机械对高强度钢板的需求。
 
  三是轨道交通用不锈钢车厢板产品开发取得成功。太钢的《高速列车用不锈钢车厢板工艺技术与产品开发及应用》项目,开发出轨道交通用关键材料高速列车用不锈钢车厢板的生产制造和应用技术,摆脱了过去依赖进口的局面。
 
  四是满足了各个行业提出的对新材料的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提出了对新材料、新品种的需求。大冶特殊钢公司《风电关键部件用钢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开发了风力发电所需的风电轴承、风电齿轮、风电主机轴等用钢材料;钢研安泰公司《放射性医疗领域用钨基高比重合金叶片》项目研制成功含Ni、Fe、Cu和Mn的钨基合金,用于直线加速器、伽马刀、CT、PET、PET-CT的叶片屏蔽件和准直件;天津钢管集团公司《大口径高钢级无缝管线管开发及应用》项目研制成功输送石油天然气的大口径高钢级无缝管线管,已生产了3万多吨无缝管线管提交用户使用。
 
  此外,李克敏指出,此次获奖项目还涉及高端制造业和能源用特厚钢板,海底管线、海洋工程用厚规格高强韧钢等产品的工艺技术开发应用,以及半无头轧制技术集成创新、大批量生产交通运输及制造业用高精度薄宽热带钢等技术。其中,《舞钢特厚钢板生产技术集成》项目开发了生产厚度大于150mm,Z厚至700mm的高质量特厚钢板,大量代替进口。武钢《厚规格海底管线钢的研究开发与制造技术》项目开发出“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特厚规格海底管线钢生产技术等,实现了300m~1500m深海管线用X65、X70钢板、钢管的国产化。
 
  炼钢、炼铁、采矿新技术成果显著
 
  李克敏指出,2012年冶金科技奖获奖项目反映了钢铁行业在生产全流程的工艺技术进步和创新方向。
 
  炼钢领域获奖项目反映了炼钢专业流程优化、工序衔接、工艺与产品装备结合和相关技术科技创新的方向。获得炼钢一等奖、二等奖的3个项目均为大断面坯的生产技术及设备研发项目,其中,获得一等奖的《大断面圆坯连铸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及应用》项目实现了我国大断面连铸坯设备和研发方面的突破。据不完全统计,7个获奖项目完成单位年增加利润总额超过9亿元。其中,武钢和钢研总院的《基于BOF-RH流程的低氧钢生产技术》、北科大和河北钢铁(000709,股吧)集团邯钢的《中厚板坯连铸凝固冷却精细控制技术》等项目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如能推广到全行业,效益十分可观。
 
  铁前及炼铁系统工艺技术、设备技术和环保技术等领域也有可喜的进步。其中,宝钢《高反应焦炭热性能评价新方法的研究及应用》项目的研究结果,对焦炭在高炉内的运行和现行的焦炭质量指标的检测提出了新的认识;山钢集团莱钢、北科大《120立方米高炉科研解剖研究》项目通过解剖高炉,揭示了我国原燃料条件下布料和侵蚀的特点,为我国炼铁理论的提高和充实提供依据;中冶焦耐工程技术公司《炭化室高6.25m捣固焦炉炼焦技术》项目实现了捣固焦炉大型化、发展捣固焦工作的新突破,在当前炼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莱钢的《烧结烟气有机胺脱硫及副产硫酸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利用二元有机胺作为二氧化硫吸收剂,在脱除烧结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同时,得到副产98%硫酸,供焦化厂焦炉煤气净化氨使用,为钢铁企业烧结脱硫提供了新的选择。
 
  此外,在地质、矿山、资源领域,《露天矿岩土工程灾变控制技术》、《露天矿下部平行矿带井下协同开采技术研究》等项目,在消除冶金矿山安全隐患,不能正常开采矿山的开采以及细粒矿石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白云鄂博西矿微细粒铁矿石选矿技术开发》项目攻克了包钢白云鄂博细粒铁矿石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难题。
 
  信息化、能源管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李克敏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2012年,我国钢铁流程综合自动化应用技术、冶金装备技术、特色冶金施工技术、在线检测技术取得重大进步。一些项目达到先进水平,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在行业中推广应用。例如,宝钢完成的《铸轧产线生产组织优化系统研发及应用》,鞍钢完成的《自主创新建设钢铁产品全制程的质量管控信息系统》等项目,推动了钢铁流程综合自动化应用技术的发展;重钢的《创新科学钢铁制造流程技术研发》等项目,提高了冶金工厂装备系统化和智能化的创新水平。
 
  同时,我国钢铁行业在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企业综合污染治理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资源的回收利用更加深化;“界面技术”集成创新得到肯定;“二次能源”优化利用取得新进展。而且,此次冶金科技奖有2项标准项目获奖,这是钢铁行业加强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从标准上实现优胜劣汰的结果。(中国冶金报)
微信
weixinsao佰联微信平台
微信号码:BL168168
微信
weixinsao轴承通

 

佰联声明
  • 本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我们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 本网编译和自行采编制作的信息,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注明:“来源:佰联轴承网”。
  • 本网所有信息敬请投资者谨慎采用,本网不承担因信息失实、滞后等原因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 如果本网转载的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电话:029-82491203。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