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轴承率先启动“机器换人”行动 实现产值10倍提升

发布时间:2013-11-21

        从4个工人操作4台机器、走完4套流程生产20万件轴承套圈,到1个工人操控1条流水线完成30万件成品——为了实现这个月产量的飞跃,云和诚创轴承有限公司花了5年时间。

  而同样以“纯手工作业”起家的云和县和一实业有限公司,则在5年内完成了另一项“升级跳”——过去300多工人以“人海战术”创造的500万元年产值,已经提高到了2000万元以上,与之对比鲜明的是,如今企业的员工总数只有120多人。

  “一开始其实是逼不得已。”在云和轴承行业率先启动“机器换人”行动的诚创公司副总经理潘伟东坦言,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曾令企业陷入发展困局,“或是招不足人、或是招不起人,维持现有生产规模都困难重重,更别提扩大产能了。”

  全国首例针对轴承套圈的车削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由此应运而生。“一开始从外地买来机器重新改造,后来技术成熟了,所有流水线设备都实现了‘高级定制’。”潘伟东告诉记者,“机器换人”不仅降低了用工成本,还全面提升了良品率,如今,诚创公司的“零缺陷精密轴承套圈制造技术”成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结束了过去精密套圈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实现转型升级的轴承企业并非个例。事实上,“机器换人”的发展思路已经成为云和轴承行业的普遍共识。

  “工业园区的21家轴承企业现有员工12000名,和2000年相比只增长了3.3倍,但行业产值却已经连续多年维持在80%左右的高位增长。”和一公司董事长柳世平说,企业在同等规模下的人均产值提高了5倍以上,“‘机器换人’的价值不言而喻。”

  “在云和,轴承行业的‘机器换人’成效Z显著。”据云和县工业园区有关负责人张月萍介绍,自2006年以来,轴承企业已累计投资近亿元用于改造机器设备,“企业用工减少了三分之二,产值却提高了近10倍。”

  “过去一个工人只能开一架小台车,前后得有11个人才能完成所有流程,车间里密密麻麻全站着人。”在浙江利隆精密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技术品质部部长黄兴伟在“只闻机器声、不见工人影”的生产车间里告诉记者,企业员工早在1997年就达到了500多人:“产量、效益、质量全都上不去,失去了‘人口红利’,发展就难以为继。”

  自动化、高精度机械设备的到来扭转了企业的发展颓势。如今,剪板、落料、成形、整形、弯爪这些环节全都缩减为一道工序,只需要安排一个进料工人,“现在公司引进了28条全自动流水线,员工总数只有100多人,产量却每年都在翻番。”黄兴伟说。

      (来源:丽水日报)

微信
weixinsao佰联微信平台
微信号码:BL168168
微信
weixinsao轴承通

 

佰联声明
  • 本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我们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 本网编译和自行采编制作的信息,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注明:“来源:佰联轴承网”。
  • 本网所有信息敬请投资者谨慎采用,本网不承担因信息失实、滞后等原因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 如果本网转载的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电话:029-82491203。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