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为先导,管理做提升
20岁,一个青葱懵懂的年龄,张逸便开始了自己在上海微型轴承厂(现上海集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Z初的起步。“我从未后悔,只想奉献!”张逸不无感触地说到。这一投入,就是32年;这一奉献,就是自己全部的青春。
1981年,还是个毛头小子的张逸,加入了当时拥有2000多名员工、创办于60年的国有企业,内心的自豪与珍惜之情自不言说。从技术工人做起,三年的忘我投入让他以扎实的技术功底调入技术科,科长助理、副科长、技术部长、副总经理一步步的晋升,让张逸不断从实践中学习。同时,利用工作之余完成了大专与本科的学习,自上海大学(原上海第二工大)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张逸在技术与管理之路上越走越稳。“扎实的技术功底是我走上管理之路的基石。”低调务实的性格,则造就了张逸稳步而平顺的发展。
2001年,上海轴承集团有限公司与世界Z大的轴承制造商——瑞典的SKF公司合资创办公司,委派一直从事技术管理岗位的张逸为中方总经理。从无到有,张逸一人独当一面,与SKF方进行技术与资源的对接,开始从整体规划、技术布局、生产线组建、人事招聘、员工培训等方面全力打造企业实体。面对当时欧方对华企的轻视,张逸充分发挥自己在技术、质量、生产、交流等方面的丰富经验,通过3-4年的时间,使企业初具规模。“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巨大的压力成就无穷的动力,动力又带来了自身素质的全面超越与提升。”对于其中的酸甜苦辣,张逸感触尤深。之后,他被集团调回,负责上海轴承研究所所长、微型轴承厂党委书记等职。2010年,开始负责天安的搬迁扩建工作,从漕宝路移入闵行工业区,规模扩大了一倍多,并步入更加稳定的发展时期。
转型迫在眉睫,领航责任在肩
在张逸的心中,公司就如同自己的家,整整32年的青春全部倾注在轴承制造事业之中,倾注在同一家企业。几十年如一日的忙碌,没有让张逸留下遗憾,留下的只有将企业发展成国内Z大军工轴承制造商的远大愿景和责任。他认为,忠诚是一名员工Z宝贵的品质。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反过来企业也会为你提供施展人生价值的舞台,这是双赢的。当然,企业不能一味要求,更要提升自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创造让员工甘心为之奋斗的价值实现空间。
“一个人,要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才不枉来过这个世界,要给后人留下值得回忆的东西。”自称“工作狂”的张逸,一天工作12个小时,朝七晚七是家常饭;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白天协调具体事务,晚上思考企业深层问题。可以说,他全身心都扑在了企业上,都围绕着企业发展、经营、产品结构调整忙碌着、思考着……身为企业领航者的张逸,直言更着眼从企业长远规划与人才培养角度打造核心竞争力,而不是眼前目标的实现。
目前,上海天安轴承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航天航空舰船兵器所用的精密微型轴承制造,并占有该领域85%的份额,公司多次为国家重大工程、重点型号提供配套,是国防科技领域重要的民口配套单位。公司生产的微型轴承分别为“长二F”运载火箭、“神舟五号”至“神舟十号”、“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二次月球探测工程”、“天宫一号”等重大工程配套获得成功,而每个项目都可以成为锻炼培养年轻人才的绝佳平台。
在张逸看来,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至关重要。国企固然有其先天的资源优势,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入,保护伞会越来越小,面临的竞争则会更加残酷。高端市场有国外独资企业,低端市场有民企,挑战的是产品质量与价格。不变革、不转型,企业发展没有出路,而转型归根结底是产品的转型。“国企,没有疲倦的市场,只有疲倦的产品,要发展只能靠技术产品优势。而提升精度要求,占领高端领域,归根结底靠人才。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成长息息相关。”
同时,由于军工受国家宏观政策和形势的限制,张逸认为天安要依托军品大力发展民用,要寓军于民、以民养军,要利用军工的投入为民品和出口服务,充分挖掘现有装备功能,提高效率,向自动化、集约型发展。
怀揣交大梦,圆梦交大情
谁也不曾想到,已知天命的张逸一直怀揣着“交大梦”。1978年,在恢复高考第二年,他就报考了上海交大。在他心中,上海交大是国内著名高等学府,教育理念和方式都是出类拔萃的,考取便是一份荣耀,但却因未达分数线而失之交臂。五年前,带着父亲的梦想,一向学习优异的儿子也报考了交大,却又因几分之差无缘,目前留学法国。能够重圆交大梦,张逸满心喜悦,备考都是拉着儿子一道复习。
如今,参加了开学典礼,参观过徐汇校区的张逸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交大的信心。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高速发展,企业不随社会发展就要被淘汰,而打破传统理念和经营模式,是国有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改革需要改革者,而企业领导则是企业文化的体现,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从而改变思维方式和理念,再运用到企业实践中去。当自身知识架构不足以支撑企业发展需要时,张逸选择了重回校园,重圆交大梦。告别了企业的压力,层级的界限,实干派的张逸笑言自己心境转变了,心态年轻了,也将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从课堂授课、同学交流中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理念要转变,知识要更新,提升理论水平,再与时俱进、学以致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这就是我今后两年学习非常明确的动机与目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