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英:背着轴承下商海 心系桑梓做慈善

发布时间:2013-07-31

邓建英
 
  放弃机关稳定工作,下海卖轴承、开饭店
 
  生意遍布大半中国,不忘为家乡修路、打井、建校
 
  “昂首阔步,特立独行”,走进北京丰台区一座写字楼,八个大字映入眼帘,这是北京昂特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更是“掌门人”邓建英的做人准则。30年前离开蠡县万安镇东建华村老家,背着轴承走遍大半个中国的邓建英,如今已有密封、润滑、防腐等五大产业。30年来,城市在变,生意在变,邓建英的爱心始终未变。
 
  小学校里的“思想家”
 
  上世纪70年代初,蠡县万安镇东建华村还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村庄。世代以种地为生的村民,对当时工厂里流行的“接班”一说还有些懵懂。而11岁正读小学三年级的邓建英对此却已有颇深的认识。
 
  “父母虽没什么文化,但让我们兄弟姐妹七人从幼年就读书看报。”邓建英初入小学,就成了班上的“思想家”。无论老师同学讲什么新鲜事,他都会来上一段精彩评论,三年级时一篇关于反对接班的文章,竟然被投到了《保定日报》。虽然因为种种原因稿件未被刊发,但这篇文章在东建华村引起了广泛议论。升入初中后,邓建英成了《中国青年报》的忠实读者。一篇名为《人的工作为了什么?》的文章引发了他的思考,也让他萌生了走出去见世面的想法。
 
  企业局里的“勤奋商人”
 
  1977年,16岁的邓建英初中毕业,被分配到万安镇乡镇企业局。
 
  18岁那年,单位派邓建英出差。次踏上火车,他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树木,突然有种要飞起来的幻觉。正是这次出差,让邓建英看到了外面广阔的市场,并暗自下定决心:要在商场里有一番作为。经过7年准备,1986年,邓建英和亲戚在蠡县建起毛纺厂,做代理加工。边在机关工作边经商,邓建英感觉很累,但却一刻也不愿闲下来。改革开放初期,邓建英的行为不被所有人认可,但他靠经商赚来的钱扶危济困,资助村里的学生,让村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生意路上的“勇敢者”
 
  “做任何事,我都习惯做Z坏打算,做Z好努力。”邓建英说,从商近30年,他可能不够乐观,但积极。
 
  1990年,他辞去企业局稳定的工作,南下到安阳做轴承生意,接着又北上哈尔滨成立哈尔滨北龙实业有限公司,把轴承销往东北三省。2003年他辗转到上海,一边继续轴承生意,一边开起喜满堂饺子馆。2007年,他Z终将事业重心转移到北京,至今已覆盖全国15个省市。邓建英凭着自己那股韧劲和冲劲,跑遍了大半个中国。问及他成功的秘诀,他说:“我觉得自己是个勇敢者!”回忆创业,邓建英Z感谢自己的妻子。因为这位“成功的女人”的信任和支持,他才敢将所有积蓄投资到陌生的地方,把老家房产做抵押孤注一掷。
 
  东建华村的“大恩人”
 
  邓建英的办公室摆放着一个“98年防汛抗洪先进个人”证书。1998年,哈尔滨爆发特大洪灾,邓建英在哈尔滨的生意刚刚步入正轨,眼看着身边的悲剧,他毅然捐出40万元和一辆吉普车,并号召全单位员工为灾民包饺子。他深入灾区,灾民的一句“谢谢”、一个鞠躬、一次拥抱,都让他感到欣慰。老家东建华村修路,邓建英自掏腰包买砖;河水污染,他出钱打了一口深井;小学改扩建,他再一次慷慨解囊。“捐资助教,奉献爱心”,每看到这几个字,邓建英心里都暖暖的。
 
  家乡,我想对你说
 
  在外打拼的30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感觉城市在发展,可人们的观念改变很慢。希望家长给孩子更多的机会走出家乡,去增长见识、丰富阅历,让孩子们吸收外面好的理念和经验来建设家乡。(燕赵都市报冀中版)
微信
weixinsao佰联微信平台
微信号码:BL168168
微信
weixinsao轴承通

 

佰联声明
  • 本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我们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 本网编译和自行采编制作的信息,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注明:“来源:佰联轴承网”。
  • 本网所有信息敬请投资者谨慎采用,本网不承担因信息失实、滞后等原因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 如果本网转载的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电话:029-82491203。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