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清:中国轴承行业将迎来“品牌时代”

发布时间:2013-03-28
  王全清: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从2005年的62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420亿元,我国轴承行业规模获得了年均两位数的飞速增长。然而,在这个以品牌力决定竞争力的时代,我国轴承企业是否也做好了迎接“品牌时代”到来的准备?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全清的看法。
 
  什么是品牌?
 
  做好产品能让你物有所值,而做好品牌却能让你物超所值!
 
  这是一个“品牌时代”,如果说前十年我们是在给产品质量打基础,那么之后的时间,我们就应该在产品的基础上做品牌,否则企业没有竞争优势,利润率也比不过别人。要知道,我国轴承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左右。
 
  回顾我国轴承行业的发展历程,“十五”、“十一五”期间,全行业技术进步非常明显,加上轴承工业协会在全行业搞了一次技术攻关,使产品的寿命、可靠性、噪声、材料等技术获得了巨大进步,尤其是小型、微型轴承,江浙一带生产的小微型轴承与日本的产品质量不相上下。但是后来,由于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企业并不愿意把专项技术拿出来与同行分享,进步就慢了一些。
 
  2012年,工程机械市场不景气对轴承影响很大,1~12月份,我国轴承行业销售额下降了6%,利润下降25%。但经济危机也是一场机遇,许多企业从2009年起就开始放弃低端产品,着手中大型轴承的研发。比如人本,产品已经出口到日本和美国,2012年11月份的销售额增长了19.96%;再如新火炬,随着轿车民族品牌的升级,它的轮毂轴承也逐渐升级,销售额从2009年的5.2亿一直做到2011年的8.6亿,2012年1~11月销售额又增长了14.56%;除了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来支撑未来的发展以外,一些企业还把服务融入到生产中。中山盈科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虽然企业规模不大,但是它们除了卖轴承,还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向服务化转变。
 
  制造业服务化以后会成为一种趋势,按照中国轴承行业规划,到“十二五”末,来自服务的收入将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5%左右。从产品研发开始,到提供装备、销售服务,这是一个很大的链条。不过,目前,轴承企业更看重加工制造这一块,缺少“打品牌”的意识。这也是我们协会需要努力的地方:推动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去做服务、去打品牌、去上与巨头们争抢市场。要知道,目前,八大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建了43家轴承工厂,这些工厂原来生产高端轴承,现在逐渐向中端延伸,利用中国较低的人工成本,加上原有的品牌优势和国内轴承企业形成直接的碰撞。而我国1400多家轴承企业,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在与大的跨国公司竞争时,在品牌上有竞争劣势,利润率相对也会低很多。
 
  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一些轴承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打造品牌的能力。比如瑞谷科技专门做轴承的铜保持架,在铁路、风力发电方面,它的水平已经符合了SKF的要求,成为SKF的定点采购单位。瑞谷科技使用的装备全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除此之外,它们还会把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送到哥德堡培训,又请SKF的专家进厂培训,起点就很高,它们做的铜保持架水平已经达到全国。我们国家有很多这样的企业,比如,瓦轴、洛轴和天马都具备这个条件。它们都有很好的产品基础,对品牌建设有很好的支撑力,再往前走一步就能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品牌做好了,定价权自然而然地就到了自己手中。(中国机电工业)
微信
weixinsao佰联微信平台
微信号码:BL168168
微信
weixinsao轴承通

 

佰联声明
  • 本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我们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 本网编译和自行采编制作的信息,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注明:“来源:佰联轴承网”。
  • 本网所有信息敬请投资者谨慎采用,本网不承担因信息失实、滞后等原因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 如果本网转载的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电话:029-82491203。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