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建平:小轴承“转”出大市场

发布时间:2011-10-13
  两个套圈、几粒钢珠和一个保持架,几个简单的部件就能组成一个轴承。在普通人看来,小小的轴承似乎极其寻常,但牛建平却当它是个宝。他通过对轴承沟曲率系数的调整,不仅给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
  结缘轴承
  高瘦的个头,谦逊的笑容,这是记者初次见到牛建平时的印象。鼻梁上那副厚厚的眼镜,写满了他与轴承之间的故事。不过老牛告诉记者,自己在大学念的是机械专业,并不是真正的轴承专业科班出身。“机械专业包含了轴承知识介绍,在其课程设置中,就专门有关于轴承的课程,但内容并不是非常专业。”
  要说起老牛与轴承的次接触,这其中还有个故事。1982年,牛建平从武汉工业学院毕业,来到长江机床厂工作。“长江机床厂在长江北岸,我老伴在长江南岸的一家企业上班,一个在‘江北’,一个在‘江南’,见一次面都要走个把小时的路。”老牛笑着告诉记者,后来自己辞掉了长江机床厂的工作,来到位于长江南岸的湖北轴承厂。在那里,牛建平开始接触轴承。这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里,他对轴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之后,他还曾在温州人本集团做过两年。
  1999年,牛建平加入浙江八环轴承有限公司,开启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轴承研究生涯。
  一路成功
  每个人在成功之前,总会遇到一个看似十分偶然但却非常不起眼的时机,牛建平也不例外。
  刚进公司时,他在一次市场调研中发现,摩托车发动机曲轴轴承技术含量高,国内需求量大,市场前景看好。于是他积极向公司建言献策,把开发、研制这一新产品项目列入当年全力攻关项目,并由自己担任攻关项目负责人。
  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他力克难关,一举成功。该产品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投产后的几年,销售收入以每年50%的速度增加,而且还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相继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重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级优秀火炬计划项目”等。
  长期从事轴承技术研发和技术管理工作,让牛建平掌握了轴承行业的先进前沿技术以及扎实的轴承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从技术中心主任、技术质量部经理、战略发展部经理,到如今的技术主管和科协秘书长,它见证了牛建平一路的成功。
  随着牛建平主持的一些大型技术和管理攻关项目先后获得成功,2010年3月底,他负责策划并主持浙江八环轴承有限公司“‘十二五’发展暨高端精密轴承发展规划”的编制,为公司的“十二五”发展及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轴承尽管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想要做好却很不容易。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在噪音、精准度、振度、寿命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很大差距。”与轴承打了几十年交道的牛建平告诉记者。对于未来轴承的发展方向,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分析,今后一段时期,轴承要在外观、间隙、简化工艺流程上寻求突破。而随着摩托车轴承市场的利润越来越低,高标准的汽车轴承和机床轴承也将是轴承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路桥新闻网)
微信
weixinsao佰联微信平台
微信号码:BL168168
微信
weixinsao轴承通

 

佰联声明
  • 本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我们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 本网编译和自行采编制作的信息,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注明:“来源:佰联轴承网”。
  • 本网所有信息敬请投资者谨慎采用,本网不承担因信息失实、滞后等原因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 如果本网转载的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电话:029-82491203。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