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紧跟其后的是另外四个字———“问题显著”。
在他看来,行业虽然多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但却大而不强,结构矛盾突出,且转战高端也面临着诸多难题。
对此,他认为业内必须应保持清醒头脑。“抓住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实现行业转型。”刘元杰表示。
发展势头强劲
“行业已连续多年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国内外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刘元杰介绍说。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础零部件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大、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且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发展理念、人才队伍建设也进步显著。
据了解,我国的通用零部件产业有主要骨干企业200余家,年销售额超过2500多亿元,年出口70多亿美元,市场销售额已排在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基础零部件制造大国。
目前我国通用零部件进出口总值已成为我国机械基础件大行业进出口总值的主体,其进口值所占比例约为80%,出口值约占60%。
结构矛盾突出
但不容回避的是,该产业大而不强、结构矛盾突出,其主要表现有三:
其一,关键零部件大量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据悉,2010年全行业进口135亿美元,出口70亿美元,贸易逆差65亿美元,其中汽车自动变速器和高速列车变速器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尚需大量进口,“我们是紧固件出口大国,但进出口的价差竟高达6~8倍之多。”刘元杰不无担忧地说。其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品质差距明显。
中低档产品产能过剩、高档产品能力不足,造成了低层次的重复建设以及同质化的恶性竞争。据初步统计,高档产品占比仅约10%,中档产品和低档产品分别占比约50%、40%。
刘元杰还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外同类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可靠性差距较大,国内产品寿命较短,一般为国外同类产品寿命的30~70%,还不能完全满足用户要求,此外,生产效率、能耗、物耗、排放、环保等也存在较大差距。
其三,高级技术人才缺少,装备水平较低。
据了解,高级创新型技术人才缺少,产业技术工人匮乏的现象较为普遍。目前行业内工程技术人员占在职人员的5~6%,而在一线从事设计、工艺的人员还不足2%。
行业内的高档设备少,中低档设备多,规模以上企业的高档设备占比约为1%;数控设备少,机动电动设备多;单机工作多,自动化智能化成线生产设备少;手工抽检多,在线检测少。
转战高端压力重重
采访中,刘元杰还提醒说,“十二五”期间通用零部件行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首先,与国外相比,国内产品在高端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有较大差距。受到国外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和配套系统限制,我们很难进入整车或主机配套领域,同时,国外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业的可持续较快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其次,部分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的政策,在加大出口的同时减少进口,这将会影响我国零部件的出口,而且大量高端零部件的进口,还会对我国机械零部件企业向高端发展形成新的压力。
Z后,通货膨胀、人民币汇率变化、成本大幅增加、新的社会矛盾、复杂的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也将影响行业的发展,这些也都是我们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头脑。”他强调。
行业迎来转型机遇
“通用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刘元杰强调说,目前的政策环境、产业发展均为行业的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存在着重主机、轻部件的突出问题,致使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18个重大技术装备重点领域中,大部分产品的关键基础件都依靠进口。好在基础零部件严重滞后主机发展的局面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零部件的高端发展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为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机械基础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机械基础零部件、关键特种材料及基础制造工艺“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关键制造技术,产品技术水平达到21世纪初先进水平”,这为基础零部件的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刘元杰表示,国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重大装备自主化水平,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等,将推动基础零部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则将为高端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他分析说,高端制造装备的“十二五”规划分为五个部分: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其中,大飞机“十二五”投入600亿元,海洋工程装备将投入2500亿元,智能装备到2020年80%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将立足国内,而上述的工程装备都需要提供高档的基础零部件,这无疑将为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