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钢球缘何能获得科技创新特等奖并获得300万元创业资助资金?它的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5月6日,我们走进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了解小钢球背后的故事。
新突破 小钢球有大市场
眼前的一种“新型环保PS球” (以下简称“PS球”)直径仅有0.1毫米至6毫米,看起来像是普通钢珠的“微缩版”,却凝聚了研究团队的许多心血。该项目由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后闫焉服带队,来自该学院及经济学院的赵快乐、盛阳阳、姜永华等几名学生作为研发队员,历时一年多合作研究而成。
2009年,闫焉服所在研究团队发现:用废钢渣做原料的“PS球”可作为铸造用砂、新型磨料、过滤介质、防滑路面等材料,且在国外已广泛使用,而国内使用的“PS球”几乎全部来自进口。
闫焉服介绍,我国每年钢渣产量约是8000万吨,大多数采取填埋处理,利用率仅有10%。如果将废钢渣变为“PS球”,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而且“身价”能翻10倍。目前进口“PS球”的市场销售价格每吨约1000至1800元,国内自主研发推广后,预计价格会降至每吨500至800元,利润空间大。
2009年6月,闫焉服将这个想法立项,和学生们一起开始了研发之路。
零起步 办法总比困难多
由于该项目没有先例可供参考,闫焉服和他的团队必须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他们毫不畏惧,干劲十足。他们坚信,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什么都不是难题。
试验时,他们需要通过不断优化设备结构,不断调整“PS球”制备工艺,从而使产品达到Z佳性能。在试验过程中,由于熔炼后的钢渣温度有上千度,制备“PS球”时钢渣易喷溅,虽然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但是他们的衣服仍被烫得“千疮百孔”,每个人的手背、胳膊、脖子上都有烫伤的痕迹。
“受些伤,烫坏几件衣服不算什么,对我们来说Z大挑战是如何顺利获取研究信息。”赵快乐说。
赵快乐说,在前期的市场调研阶段,仅靠打电话获取企业和厂矿的市场信息极其有限,他们就登门“拜访”。他们都是未跨出校门的青涩学生,一些大厂矿常常将他们拒之门外,有时还会遭受冷言冷语。
办法总比困难多。从市场调研到设备试制,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调整,2010年6月,批“PS球”出炉了……
结硕果 获百万资助资金
2010年7月,在第八届河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他们从省内61所高校的3000多支创业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
2011年3月,该项目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011年4月,在第二届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杯”科技创业大赛上,经过项目展示、封闭答辩、专家评议等阶段,该项目Z终荣获特等奖,并得到300万元的创业资助资金。
得知获奖后,大家抱作一团,喜极而泣。那一刻,他们在乎的不是奖项和奖金,而是对团队劳动成果的肯定、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肯定。
“大学生缺乏的不是创业能力,而是创业创新的勇气和行动。创新之路是艰辛的,创业也难免遭遇坎坷,但前途是光明的。”闫焉服如是说。 (洛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