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的联想式整合:产品即人品
发布时间:2010-02-05自从14个月前被任命为齐重数控总经理的那一刻起,悬在马伟良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从未消失过,他知道,自己将面临供职天马控股21年来的Z大挑战。更确切的说,这一挑战不仅关系到马伟良职业生涯的成败,更与天马股份的未来命运休戚相关。
2008年11月3日,一个注定在今后的岁月中被马伟良铭记于心的日子。那一天,他离开天马控股的总部杭州,携带简单的行李前往齐齐哈尔就职。当飞机在冰封的黑土地上缓缓降落,望着四周白皑皑的积雪,感受着零下二十多度的寒冷,马伟良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过去的一切几近清零,需要他适应的,决不仅仅是与江南迥异的气候。
那时正值金融危机Z严重的时候,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金融大鳄接连倒闭,市场恐慌氛围弥漫,没有人知道何时会见底,更不知何时能回暖。“仿佛一夜之间,所有的订单都不翼而飞,所有的客户都捂紧了钱袋”。机床作为国民经济的母机行业,按理来说,感受经济变化的步调要慢一拍,因为它们往往手握大量订单。但实际上,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客户的情绪也在变化:从一天数个电话恨不得当即就把产品取走,到不声不响,再到干脆违约不来提货,使得企业现金流趋紧。每家机床企业都在经历这样的考验,齐重数控也不例外。然而,急待马伟良扭转的,不只是如此急转直下的经营业绩,还有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如何尽快熟悉齐重数控的文化,“适应并改变之”?如何实现与现任管理层的有效沟通、磨合?又该怎样赢得员工的信任、稳住军心?
马伟良明白任务之艰巨,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他所不知道的是,就在此时,另一场权力交接之战,正在酝酿之中。
2007年8月,天马股份发布公告称,将注资3亿元人民币控股齐重数控,其时,距离其登陆资本市场刚刚五个月。此后,经过数次增资,天马股份持有齐重数控的股权由65%增加至95%以上。以轴承起家的天马集团始立于1987年,2007年,销售收入突破13亿元。这家企业的创始人马兴法对“并购”并不陌生:在此之前的四五年里,他先后重组了位于成都、北京、贵州等地的几家国有企业,被媒体戏称为“国企猎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铁路轴承,4年70倍的增长,足以让任何一个生意人心生妒意。
然而,这次不一样。
成立于1950年的齐重数控(前身为齐齐哈尔机床厂)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时至今日,依然是中国重型机床的领军企业。半个多世纪的积累,不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技术实力,在市场上都颇具口碑。2008年,天马股份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其中机床贡献14亿元——可见,仅从规模上看,齐重数控完全可以跟原天马的轴承业务分庭抗礼。彼时,整体经济正经历难得的蓬勃发展期,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机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之态,表面的繁荣掩盖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也无意间增加了整合的难度。
“天马之前并购的几家企业,都是经营不善已经或即将破产的那种,我们去了之后对方从员工到管理层都是非常信服的,但齐重数控不同,重组时它还处于正常运转中。”马伟良说,“这不同于天马以往的任何一次整合,非常难。”
一个是地处浙江高度市场化的民营企业,一个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非常典型的老牌国企,这样一对差异巨大的联姻会幸福吗?人人都捏着把汗。
天马选择了循序渐进。在注资齐重数控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完全依仗原管理团队,没有派出一兵一卒——这显然不同于以往的整合路径。在此期间,马兴法每两个月左右就飞一趟齐齐哈尔,虽然从杭州没有直达的航班,往往需要到北京转机。当然,不派人,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一个非常好的企业人家是不舍得出手的,一定是出了某些问题。那么,你就要想清楚:对方为什么要卖?他们搞不定的问题,你能搞定吗?”在动手之前,马兴法就一直问自己这个问题。事实上,他早看到了繁荣掩盖下的隐忧:齐重数控的销售收入虽然与天马的轴承业务相差无几,但净利润却相差好几倍,现金流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这其中,除了所属行业不同外,还牵涉到从战略抉择到细节管理的方方面面。重型机床是一个波峰波谷非常明显的行业,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那么,一旦遭遇低谷,各种风险都将集中爆发。
“对齐重数控来说,风险比利润更重要。”2008年1月,当市场还在一片欢腾中高歌猛进时,马兴法就这样神色凝重地说。实际上,这句话贯穿了此后整合齐重数控的每一天。在“风险控制”的主旋律下,马兴法给齐重数控开出了如下“药方”:
首先,大量开发新产品。一家企业如果单靠一两个产品风险很大,一定要多考虑几个系列(五六个甚至七八个),这样,化解风险的能力就强了;另外,提高产品档次,增加附加值,盈利能力也会跟着提高,“备好粮食好过冬”;
其次,生意再好,不能松弛质量,那不仅是对客户不负责任,更是自己经济利益的Z大损失——做一个不行,再做一个,废品率提高,资源浪费;而如果市场信誉一直很好,等形势不好的时候,人家还尽量买你的,助你走出低谷;
第三,要做到以上两点,就要平时把基本功课做好,加大技改投入,购买关键设备,修缮厂房,这样,需求上来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出现延期交货甚至忽视质量等问题;
Z后,推行细节管理,比如,规范采购,控制成本,月度考核等。
然而,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马兴法也面临着和柳传志同样的问题:看到了,想到了,却未必能马上做到。
2008年初,在得到证监会Z终批复后不久,天马股份就开始投入资金对齐重数控进行技改。当年四月,齐重数控就携带填补国内空白的三台新品参加了中国数控机床展,它们是被戏称为“风电三兄弟”的数控立式磨床、数控立式铣齿机以及立式铣钻加工中心——在那个风电“发疯”的时刻,这套设备吸引了无数眼球。
新品开发紧锣密鼓,有些棋子却没有按预定的路线行走,整合进入阵痛期。天马股份和齐重数控,新型民企和老牌国企之间在经营理念、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日益明显,分歧也越来越大。
比如,按照天马的理念,应该“先生产后生活”,也就说,要将有限的资金先投入到购买关键设备、修缮厂房中去,有了富余资金再来提高生活水平,这样基础更踏实;而不是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刻,花数千万去做一些原本可以推后一段时间再做的事情。
更严重的问题是,由于前期技改投入不到位,难以应对那波机床行业发展中Z火爆的行情,再加上缺乏细节管理,与客户之间磕磕绊绊的事情也就比较多,有些甚至投诉到杭州总部去了。
就在所有这些都让马兴法心急如焚的时刻,金融危机来了。
进入2008年10月,整个商业似乎一下子被扔进冰窟中封存,生意几近停滞。11月3日,天马股份开始行使控制人的意志,次向齐重数控派人,马伟良北上坐镇。现年44岁的马伟良是天马集团的创业元老之一,在杭州总部,两年主管生产,两年主管销售,因此,对企业内外的运行都很熟悉。
“大形势不好是每家企业都要面临的,不能埋怨;但如果在危机来临时却没有危机意识,那就太可怕了!”马兴法说派人不是因为暂时性的生意不好,而是要给整个企业注入危机意识,解决影响长远发展的深层问题。
在天马股份的高管中,马伟良是一个对质量有洁癖的人,“严格考核”是他的强项;而当时齐重数控Z紧迫的问题,恰在于此。
果然,马伟良甫一上任,就将质量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质量,客户第二”、“产品即人品”等话语开始在齐重数控传播开来。这是一个平素沉默寡言、谦和有加之人,但在谈到企业运作的某些方面时,你能清楚地感觉到他的固执与强势。
在开始的半年里,马伟良主要在生产车间熟悉产品,推行6S管理,制定各种考核指标。现在,齐重数控从员工到中高层管理者,每个岗位都有一套量身定做的考核模板,并已经逐步由季度考核过渡到月度考核。
“考核是转变观念的一种方法,是确立一个目标,让他朝这个目标前进。”马伟良说,“员工是需要引导的,如果你连要求都没提出,只是一味批评有什么用呢?”
比如,改变工人的薪酬结构,提高质量工资所占的比重,就能以非常直观的方式让员工认知并逐步接受“市场化”的经营理念。
就这样,一段时间下来,齐重数控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像模像样了。随后,2009年7月,马伟良升任齐重数控董事长,开始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市场上去。他很清楚,在天马进驻齐重数控之后,业内有些人对这种国企和民营的结合并不看好,坊间传言甚多;此时,“市场是关键,用户的信心是关键”,一定要让客户尽快了解企业重组后的实际运作情况。于是,马伟良走出企业,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去拜访各地客户;同时也邀请客户前来参观,“亲眼看到齐重数控的生产经营状况后,他们就放心了”。
慢慢地,市场开始有所回应。
2009年8月,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向齐重数控采购了五台数控重型机床,合同金额达一亿零八万元。这是中信重工对齐重数控持续考察三个月后才达成的交易,“非常不容易”(马伟良语)。
振华重工(8.79,-0.16,-1.79%)也是齐重数控的老客户了,现在,齐重数控正为它研制两台填补空白的高端机床:25米数控超重型立式车床以及6.3米数控超重型卧式车床。
齐重数控的野心还不止于此。正如其年轻的副总经理王俊峰所言,“填补空白”只是显示技术实力,真正要提高经济效益,还得开发有市场想象空间的产品。2009年初,历经8个月的磨难,天马股份在资本市场一片风声鹤唳中增发成功,并迅速将来之不易的8亿元资金投入齐重数控,进行高档重型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高档重型数控机床200台的生产能力,主要应用于船舶、核电、风电、军工、航空等下游行业,市场前景可期。
现在,虽然一切规划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但是马兴法和马伟良都没有感到轻松。
“你认为现在整合进展到什么阶段了?还满意吗?”
“如果只看财务数字的话,还算可以。但公司现在所下的功夫,实实在在的质量提升,要在客户那里得到认可,还需要更长时间。”马兴法沉默了片刻,回答。(摘录中国机电工业杂志)
- 本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我们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 本网编译和自行采编制作的信息,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注明:“来源:佰联轴承网”。
- 本网所有信息敬请投资者谨慎采用,本网不承担因信息失实、滞后等原因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 如果本网转载的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电话:029-82491203。
-
展会邀请|临清市海瑞轴承制造有限公司邀您共赴2024中国国际轴…
由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九届“2024中国国际轴承及其专用装备展览会”即将于2024年11月25日至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举办。临清市海瑞轴承制造有限公司诚邀您莅临41F017展位,参观交流、共话合作!
2024-11-15 1005次
-
PTC ASIA 2024圆满收官,达克轴承(DHK)带您重温现场精彩瞬间!
11月5-8日,有亚太地区动力传动行业“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动力传动盛会PTC ASIA(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为期四天的展览中,宁波达克轴承有限公司(DHK)对外展示了六大主力系列轴承产品及先进技术、解决方案等创新性成果,吸引了众多
2024-11-14 1011次
-
2024中国国际轴承展|苏驰轴承/艾柯尔轴承/崔氏轴承/亿金轴承/…
诚挚地邀请您莅临我们的展位,参观交流、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2024-11-14 1012次
-
【展会邀约】山东运千轴承科技有限公司诚邀您参加2024中国国际…
由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九届“2024中国国际轴承及其专用装备展览会”即将于2024年11月25日至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举办。山东运千轴承科技有限公司诚邀您莅临3HD037展位参观交流、洽谈合作!本次是运千轴承自参加上海国际轴承展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届时将
2024-11-13 1015次
-
旭阳携手三一海工助力福州首个全电动码头
装载着福州港江阴港区8号泊位设备的轮船顺利靠泊卸船,标志着融港码头建设进入关键的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该码头是福州港首个零排放、全电动码头,通过“以电代油”的能源模式,融港码头具有控制排放、减少噪音、提高能效等优点,助力福州融港江阴港区推动节能减排、建设“生态
2024-11-13 1012次
-
宇捷轴承总经理蔡梅贵荣获“2024年聊城市优秀企业家”称号!
近日,2024年100名聊城市优秀企业家名单出炉,山东省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梅贵上榜!
2024-11-13 1012次
-
丽水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 姚勇伟:深耕行业二十年,从跑…
姚勇伟,1983年12月出生,浙江青田人,研究生学历。现任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委员会关节轴承分会委员、丽水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浙江精久轴承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等。
2024-11-12 1002次
-
2024中国国际轴承展|欧凯轴承/凯星轴承/滨泓轴承/稻和精机/格…
由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九届“2024中国国际轴承及其专用装备展览会”即将于2024年11月25日至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举办。诚挚地邀请您莅临我们的展位,共同见证这一行业盛事。
2024-11-12 1029次
-
【展会邀约】宁波美亚特精密传动部件有限公司诚邀您参加2024大…
2024年11月26-29日,DMP大湾区工业博览会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行。宁波美亚特精密传动部件有限公司受邀参展,展位号6F31,届时我们将隆重展出一系列直线运动产品及传动系统解决方案,旨在为您的设备升级与技术创新提供强大支持。
2024-11-11 1012次
-
西北轴承有限公司相关领导前往江苏参加供需对接活动
产品推介现场,公司有关人员向江苏部分装备制造企业详细介绍了西北轴承发展沿革、技术优势、产品结构及下一步发展思路等,希望能够充分发挥“NXZ”品牌优势,用好供需对接平台,与各企业在石油机械、冶金轧机、重载汽车、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水泥机械和水利工程等
2024-11-11 10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