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我的父亲响应“三线建设”号召,随瓦房店轴承厂援建队伍由辽宁省大连市来到宁夏,成为西北轴承厂建设者之一。次年,母亲带着只有十六个月的我也来到了宁夏。自此,除1983年至1987年外出上大学外,我与绝大多数的西轴子弟一样,在西轴家属院长大,在西轴工作,所以我认为我是地道的“西轴二代人”。
西轴在贺兰山大水沟建厂初期,交通闭塞,只有山沟里的一条土路可以通向山外,大家没有住房,都是住在帐篷里,风沙肆虐,但长辈们从未有人叫苦,大家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早日建成投产。
父亲当时是一名设备安装工,他们需要负责将到厂的设备从西大滩火车站卸车、装车、拉运至生产现场并安装到位。那时,没有起重设备,只有一台拖拉机和两个卷扬机,就如同电影《铁人王进喜》中展示的一样,所有设备靠着人拉肩扛,最后一台一台安装到位。
面对着艰苦恶劣的创业环境,父亲他们那代人靠着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不畏艰险、顽强奋斗的意志品质,靠着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顽强奋斗、建功立业的精神,短短几年时间后,随着309轴承下线,石油机械、冶金轧机、铁路货车等轴承的陆续研制,一个现代化工厂在贺兰山深处矗立起来。
与父亲一样,西轴的一批批建设者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他们胸怀“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满腔热血,为大家舍小家,奔赴边远、偏僻的三线建设战场。面对苍茫大山,很多不到30岁的年轻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无怨无悔把自己献给了三线建设,如今他们很多人已长眠在贺兰山下。
在老一辈建设者的引领下,在一代代的西轴人努力下,西北轴承即将迎来60岁生日,我也年近退休,但时至今日,老一辈人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对激励西轴人不忘来时路、走好新征程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供稿:总工程师办公室 许建业
来源:西北轴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