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轴88岁退休老干部讲述:中国轴承摇篮的85年

发布时间:2023-08-25

来源:大连新闻传媒集团 记者 宋京

(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说,一个国家的轴承产品,某种程度上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准。

高端轴承的研发,不只涉及到材料、油脂及润滑、制造、设计、轴承制造装备、检测与试验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更涉及接触力学、润滑理论、摩擦学、疲劳与破坏、热处理与材料组织等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

瓦轴集团,就是中国高端轴承制造的代表。它是“中国轴承工业的故乡和摇篮”,创造了中国第一套工业轴承、第一套铁路轴承、第一套核工业轴承、第一套铁路货车无轴箱轴承、第一套汽车轴承、第一套坦克轴承、第一颗人造卫星配套轴承、第一套大型天文望远镜配套轴承……

建厂初期厂房

瓦轴是怎样走过了85年的历程,起初的瓦轴经历了什么?今年88岁的瓦轴退休老干部肖长治讲述了瓦轴的红色历史。

肖长治:1936年出生,1953年中专毕业后加入瓦轴做了一名磨工。后来做了管理者,对瓦轴的历史深有研究。

今年,肖长治已经88岁高龄,他每天还是坚持去瓦轴“上班”——在老干部活动中心跟一群比他小的老干部们打打牌、唠唠家常,给孩子们讲讲党史故事,还受到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先进表彰。

2023年8月3日,在瓦轴集团老干部处的安排下,肖长治给我们讲述了瓦轴当年的红色故事。

01 日占时期的满洲轴承制造株式会社

瓦轴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日本人在大连瓦房店地区创办的满洲轴承制造株式会社,当年日本资本家强征了复县(瓦房店的前身)农民的土地,投资仅200万日元,设备不足200台。

到1944年日本战败前夕,这家工厂的总投资有2000万日元,工人有1400多人。1946年,这家工厂第一次由共产党接手,改名辽东铁工厂,成为党领导下的中国第一家轴承厂。

“日占时期建的小白楼现在还在,”肖长治说,瓦轴人都叫它小白楼,其实楼体不是白色,“是因为我们痛恨日本侵略者,管他们建的小楼叫小白楼。”

肖长治说,这栋小白楼见证了日本管理者对中国工人的羞辱,“当时,中国的工人不能走工厂大门,只能从边门出入,每天上班后,要在广场上接受日本管理者的训话。”这些事,是曾经伪满时期就在工厂工作过的老工人的亲口说过的。

建厂初期办公楼

瓦轴有一个离休老干部叫张春堂,他16岁时在伪满轴承厂做车工,工作时,胳膊不幸被绞进了车床的皮带里。

“当时的车床都是老式床子,一个电机带动好几个机床作业,操作起来安全性极低。张春堂使用的床子皮带掉了,他上去挂皮带。但是为了不影响其他机床正常工作,电机不能停机,他只能带电操作,一不小心,胳膊不慎被绞进了皮带里,转了一圈。”

工人用一个平板车把他推进了附近的一个卫生所,卫生所处理不了,又被送到瓦纺的医院。瓦纺也是日本人侵占时建立的工厂,1935年建厂,那里的医院的规模条件能好一些。但是,瓦纺医院的医生也没有办法处理,最后又被送到了铁路医院。

“到了铁路医院,大夫说:来晚了,等着截肢吧。连麻药都没打,就硬是从腿上割下一块皮,植入到断臂的创面。张春堂在医院的地下室里住了10天后,工厂来人告诉他:你被解雇了。”

肖长治之所以对张春堂的故事知道得这么细节,是基于张春堂的讲述,“我给他写过一个材料,叫《血泪的控诉》。”

党接管轴承厂后,张春堂带着一只胳膊又回到了工厂,成为瓦轴历史上著名的“独臂中层干部”。

02 党领导下的第一任厂长

日本投降后,瓦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处于停工状态。

1946年,一位叫张吉成的共产党干部从山东胶东支队被派到瓦房店地区,接手了轴承厂,但是当时的工厂已经不具备生产能力。

张吉成带领工人开展了护厂运动,挨家挨户去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工厂的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等,轴承工厂改名为辽东铁工厂。

“在辽沈战役期间,辽东铁工厂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军工生产,修理枪支,制造手榴弹等,支援解放战争前线,这是瓦轴对革命的贡献。”肖长治说,这种状态只存续了不到半年时间,瓦房店地区又被国民党管控,辽东铁工厂被迫再次停工。

1947年夏季,瓦房店地区迎来第二次解放,当时的辽东省工业厅正式任命崔家田到辽东铁工厂任厂长,并正式开始了轴承生产,“这是瓦轴名义上的第一任厂长。”

建厂时办公楼

03 早期的技术攻关

轴承是工业制造的关键部件,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轴承制造水平的高低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

“其实,在日本人创办建厂的7年时间里,满洲轴承制造株式会社实际上只是一个轴承的装配工厂,算不上轴承加工厂。其中轴承的关键部件,都在日本本土生产,运到瓦房店进行装配。”肖长治说,1947年的瓦轴经历过特别尴尬和困难的时间。

滚动轴承一般由四种基本元件组成:内套、外套、滚动体、保持架。内套与外套之间装有若干个滚动体,由保持架使其保持一定的间隔以免互相接触,从而进行圆滑的滚动,将运转的轴与轴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损失。

“这四种元件中,具有技术含量的是滚动体和保持架。日本人为了技术保密,这些关键元件都不在中国生产,中国工人不掌握这个技术。而且,日本人走后,也没有留下生产滚动体和保持架元件,连一个合格的轴承也生产不出来。这也是中国轴承曾经的耻辱。”

肖长治说,那时工厂里组织了轰轰烈烈的技术攻关浪潮。伪满时期就在这里做工人的金德源和解放后从沈阳来的钳工徐万双负责保持架的技术攻关,“他们这个小组,用半年时间突破了保持架的技术,研究成功。这是我们中国国产的第一个轴承保持架。”

最难的是滚动体钢球的研发。“钢球是由宋世发和马宏图牵头研发,宋世发是主要负责人。”在伪满时期,宋世发就在这里工作,作为一名工人,他很善于钻研技术。

全国劳模宋世发在试制我国自制第一批钢球

钢球的研发难度异常,怎么能把一块钢棒变成一个滚珠?宋世发带领小组人员做了无数的实验,都失败了,“有一天,家里包饺子,他看到小小的面团用手在面板上揉几下,就变成一个球,他从这里得到了 启发。”肖长治说,宋世发就是这样找到了生产钢球的方法,先把钢材用模型压成球形,“当然,这个球非常粗糙,然后把它放在两个锉板中间反复磨,用锉板代替手,就像揉包饺子的面团一样,慢慢地,钢球就被锉成光滑的球体。”这就有了新中国第一个工业轴承钢球的诞生。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中国人自主研发的第一个轴承制造成功,代表型号是620。这成为了开国大典上的献礼产品,宋世发因此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表彰,并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是瓦轴历史上的第一位全国劳模。”

工厂的名称也改成了“瓦轴”,“能生产出轴承了,这时才正式命名这家工厂为‘中国轴承一厂、瓦房店滚珠轴承厂’。”

1951年劳动模范合影

04 “哈瓦洛”的由来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争的烈火已经烧到了鸭绿江边,瓦房店的上空经常有敌机骚扰。为了保护中国唯一的轴承制造工厂免受战争的威胁,东北局决定将瓦轴搬迁至哈尔滨,“哈轴就是这么来的。当时工人干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举家北迁。”

肖长治说,那时的起重设备很落后,要搬迁一个工厂,几乎都是靠人工,瓦轴工人手推肩扛,一点一点把生产设备和生产原材料搬上了火车,人和设备一起,冒着风雪,把工厂搬到了气候寒冷的哈尔滨。

“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组织纪律性非常强,没有人退缩,让到哪里就到哪里。当时一共有600多人搬去了哈尔滨,只有不到200人留下来护厂。”

1953年,停战协议签署后,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出台了156项重点发展项目,瓦轴被列为重点发展的工业企业。

50年代或60年代报喜照片

肖长治说,这一年,苏联派出专家到瓦轴进行技术指导,“帮助瓦轴培训人员,瓦轴也派出一批干部到莫斯科第一轴承厂实习。同时被列为156项发展目标的,还有创建洛阳轴承厂,瓦轴又承担了为洛阳轴承厂培养工人的重任。”

肖长治就是这个时期参加工作的,“我是在瓦轴技校?业的,我们这一批一共有200人,当时计划给哈尔滨培养100人,给洛阳培养100人,但是,最后大都去了洛阳。”计划中,肖长治也要被分配到洛阳轴承厂,去之前,要在瓦轴进行10个月的跟师学徒。“最后领导决定,从每一道工序抽调一个老工人带队去洛阳,我是磨工,我的师傅就顶替我去了洛阳,他之前在苏联经历过学习培训。”肖长治被留在了瓦轴。

至此,中国轴承三巨头“哈瓦洛”格局初步形成。

“国家为了发展经济,改善工业布局,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大规模地发展支援三线建设,瓦轴又在宁夏支援了西北轴承厂的建设。”肖长治说,“瓦轴人可谓是走天下,中国哪里有轴承厂,哪里就有瓦轴人的身影,中国重要的轴承厂的领导层,大多数都有老瓦轴在那里。”肖长治做过一段时间瓦轴的办公室主任,了解每一个瓦轴援建的兄弟轴承厂,对于从瓦轴出去到这些轴承厂做领导的人,至今耳熟能详。

中共瓦房店轴承厂首届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合影

中共瓦房店轴承厂首届党员代表大会新委员合影

05 瓦轴的奋斗历程

制造轴承的钢材,在“一五”计划初期,全部要依靠进口,后来国家发动钢铁战线的工厂,开发特种轴承钢。“东北有四大特钢厂可以炼轴承钢,其中有大连钢厂、本溪钢厂、抚顺钢厂、齐齐哈尔钢厂,大家都知道的鞍钢当时还生产不了轴承钢。”肖长治说,当时全国钢材紧张,瓦轴需要的钢材要靠国家统一调拨。

“文革”期间,瓦轴呈现出了它的特殊性,95%的人属于同一个派别,因此,工厂内没有受到“停工停产闹革命”风潮的影响,相反,由于其他的兄弟轴承厂停工停产产生的轴承产量不足的缺口,由瓦轴承担下来,“当时的瓦轴,呈现出大干快上,生产更多的轴承以满足需求的局面。”肖长治说,当年国家开矿、炼钢设备上使用的轴承,瓦轴生产了其中的大部分,“其中777/650型号轴承就是为鞍钢轧钢机配套生产的,取代了日本进口轴承,而且比日本轴承使用寿命长,造价低。”

轴承产品有个特殊的代号叫“237”,“2”代表滚动体是圆柱型,“3”代表滚动体是球面型,“7”代表滚动体是圆锥型。在瓦轴有一个口号叫“大干237”,“ 当时,能干237所有品种轴承的企业,全国只有瓦轴。党领导下的瓦轴人特别能拼,瓦轴人对‘大干237’的解释是,‘2’就是两班倒,一个班干12个小时;‘3’是干30天休一天,‘7’是七天一倒班。”肖长治至今记得,杨尚昆当选国家主席时评价说:“瓦轴人特别能吃苦,瓦轴人特别能战斗。”

轴承常见的使用场景是汽车。离开了轴承,汽车制造无从谈起。“在‘一五’计划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都是瓦轴的用户,解放牌汽车上用的轴承,全部由瓦轴供应。”为此,从瓦轴到长春一汽修了一条铁路专用线,从厂区通向厂区。

改革开放后,瓦轴开始响应国家改革开放的号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组建了销售部门,开始自己找市场,长春的中国一汽、洛阳的中国一拖、石堰的中国二汽,还有飞机制造、军用坦克制造、石油开发、风电设备,凡是有机械设备需要活动的地方,都需要轴承,都有瓦轴的产品。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瓦轴有员工2.7万人,加上瓦轴的家属在内,一共有7万人与“瓦轴”两个字有关。

庆祝获得推行现代化管理先进单位(1984年)

90年代厂区内景色

如今,瓦轴在国内瓦房店、大连、辽阳以及德国建有9个制造基地,全资、控股和参股的公司有24家,制造工厂27家。

改革开放45年来,瓦轴的客户遍天下。“天上飞的,地下跑的,都有瓦轴的产品,汽车、拖拉机、飞机、坦克、石油设备、矿山设备,凡是有活动的地方,都要用到轴承。现在,瓦轴的分销网络覆盖100多个国家,国内客户有4000多家,加上国外的客户,现在全球用户超过了20000家。”

峥嵘岁月 初心不改

忆往昔,像肖长治一样,一群老瓦轴人,虽已退休离岗,但仍心系瓦轴、忠爱瓦轴、宣传瓦轴。

“我们坚信,瓦轴的当代建设者们在新征程中,一?会踔厉奋发、与时俱进,把瓦轴建设的更大、更强、更美好!这也是新老瓦轴人的共同心愿!”肖长治由衷地说。

微信
weixinsao佰联微信平台
微信号码:BL168168
微信
weixinsao轴承通

 

  • 【此稿件为本网原创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如需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佰联轴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佰联轴承网征集“网员动态”,欢迎网员积极发布企业动态或提供新闻线索,宣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品牌,获取商业机会。联系邮箱:2355610287@qq.com
佰联声明
  • 本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我们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 本网编译和自行采编制作的信息,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注明:“来源:佰联轴承网”。
  • 本网所有信息敬请投资者谨慎采用,本网不承担因信息失实、滞后等原因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 如果本网转载的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电话:029-82491203。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