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牛塘镇涌现了一批“智改数转”领域的优秀企业,他们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不断调整,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找到了一条Z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路径,成功点燃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今天,我们与钧达轴承张培总经理好好聊一聊他们的“智改数转”。
问:张总,您好!“智改数转”是当前一段时间的热点话题,Z近从市里、区里到镇上,关于这一主题的推介会、经验交流会前前后后举行了很多场,您每次也都参加了。能不能跟我们谈谈,您所理解的“智改数转”是怎么样的?
张培: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这是现如今的环境下,想要生存下去的企业都必须要走的路。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我们一线操作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已经不低于很多西方国家,我们的劳动人口数量在下降,愿意进工厂的年轻人数量在急剧减少。另一方面,在我们国家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往上升,但是价格却不断往下走。就拿我们的轴承来说,大多数产品现在的价格都没有10年前,20年前高,但是光是人工成本,已经翻了不知道多少番了。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是按照20年前的模式经营企业,那么早就要关门了。我理解的“智改数转”是一种手段,通过它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稳定质量,让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能够从容应对,笑看潮起潮落。
问:您这么一说,“智改数转”要做什么我大概理解了。但是具体到落地,应该怎么去做呢?您能不能结合您工厂的实际情况,给我们介绍点经验。
张培:从我们自己来说,“智改数转”其实已经持续的做了很多年了。标志性的事件是2012年ERP软件的实施。
没有ERP前,我们的数据是一个个独立的孤岛,原料、车工、磨工、装配,各做各的,无意的或者有意的错误没有办法及时被发现。有了ERP以后,只要把控好头道的进料和Z后一道的发货,中间数据的每一个变化都有迹可循、有案可查,都被限定在了受控的范围内。
做国内市场以后,客户对产品的时效要求更高了,很多的客户就是要找现货,所以必要的库存对我们就非常重要。没有ERP之前,我们常规产品的备产是靠拍脑袋决定的,感觉某个产品好卖就多投点,备产的数量完全凭感觉。Z终的结果,造成现在仓库里还有一些积压了十几年的产品。有了ERP以后,每一个产品的备产,我们都是先拉出历史的销售记录,根据销售的频次的高低、客户数量的多寡,来决定备产的数量。有了累计十年的大数据支持,保证了我们备产的精准性、不盲目。
作为定位于非标轴承生产的工厂,我们的成品种类就有四五千种之多,每个产品少的有两三个零件,多者有十几个零件。对于众多的通用零部件,没有ERP之前,经常有漏投产的情况发生。投产的时候发现库存的零件是够的,等到实际使用的时候,发现刚刚被另一个产品用掉了。然后再劳民伤财的去赶制,很多时候还免不了交期延误导致被罚款或者承担空运费。有了ERP以后,一键计算所有零部件的投料数量,再多的通用零件也给你通盘考虑到位,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
10年的实践,ERP已经从底层彻底改变了我们。通过这一个基本的“智改数转”,我们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也越来越离不开它了。
问:听您这么绘声绘色地讲下来,我能感受到您对于目前使用的ERP软件的满意程度是非常高的。那么除了ERP外,钧达还有哪些其他方面的“智改数转”的尝试呢?未来,您对此还有哪些规划呢?
张培:“智改数转”包含的当然绝不仅仅只有ERP,前几年我们还上马了一套MES系统,这一套系统通过有线网络的方式将车间的40多台数控车床和20多台加工中心连接起来,这样我们的管理人员,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打开手机,就能实时的看到每一台设备的即时状态:是否在工作?当前的各项状态参数、正在执行的程序...拉一下报表,就可以汇总每一台设备的加工记录。设备出现故障,可以时间得到报警信息,并可以基于MES提供的信息,做出基本的判定。
除此之外,我们目前正在实施中的还有客户询价管理系统、工单系统。随着这些系统陆续的建成并运行,势必可以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
问:谢谢张总毫无保留的经验介绍,作为一个有着十多年“智改数转”实施经验的先行者,您对其它企业家有什么需要告诫和提醒的吗?
张培:“智改数转”是个系统化的工程,首先需要踏踏实实的做,一步一步的走,不能好高骛远,一下子把目标定太高,什么都要往里装,Z后弄的一团糟,反而影响到所有人的积极性。就像我们的ERP,其实在2012?上线之前,我们是先用了两年简单的仓库管理系统,慢慢的教会员工用电脑,培养起他们使用软件的习惯,然后才让他们接触更复杂的ERP系统。我记得仓库系统刚上线的时候,光是基础数据的录入,就用三四个人整整忙了半个多月,工作量异常巨大。ERP成功实施了五六年,我们才开始实施MES,前一阵子,才开始实施下一步的两个系统的定制工作。
其次,“智改数转”不是个一劳永逸的事情,不是说我花钱了,系统部署好了,以后就躺赢了。再好的软件,没有人去维护,也是没有办法发挥出它的作用的。还是拿我们的ERP来说,只要车间生产一天,就会有海量的数据发生变化,如果没有人及时的把这些变化输入到系统中,那么不用很多天,系统里查出来的数据就是与实际不符,是无效信息了。依靠这样的信息来做生产决策,跟盲人摸象又有什么区别呢?
Z后,我想说的是,“智改数转”做的越早越好,尤其软件的东西,真正有价值的不是代码,而是里面的数据,做的越早,积累的数据越多,能带给你的价值就越大。如果你还没实施,如果你还在犹豫,那么抛开各种杂念,冲进去做就行了!
(来源:常州市武进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