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怀抱对制造业的热忱,秉承匠人精神,带领一家乡镇企业转型为中国一家钢球上市企业,为奔驰、宝马配套滚动体,为航天、军工领域做钢球,为高铁做滚子,行业排名中国、世界第二。
【人物名片】
施祥贵,1946年出生,江苏如皋人,江苏力星通用钢球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一颗看似不起眼的小钢球,生活中处处都少不了它。”在江苏力星通用钢球股份有限公司的专业检测室内,不同大小的钢球光亮如镜,被切割后进行严格的质量测试。董事长施祥贵笑言,小产品可有大市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要用到这小小的钢球。
今年74岁的施祥贵,已和钢球打了30年交道。他拥抱过传统制造的春天,历经过转型升级的曲折,也见证了高速发展的辉煌。力星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就是施祥贵不断奋斗和拼搏的真实写照。“一生只干一件事,就是做出好产品。”已到古稀之年的施祥贵,仍然“不忘初心”,为“中国制造”躬耕拼搏。
上世纪80年代末,力星的前身是一家做车辆配件的乡镇企业,已无法适应新市场的需求,转型势在必行。“经过一番探索,决定搞钢球,但那时对钢球并不了解。”施祥贵回忆说,1989年,他带着3个人到某国营钢球厂车间“偷师”,还没有20分钟就“暴露”了,直接被门卫“拎”了出去。而就是这短短的20分钟,施祥贵大致了解了钢球的生产流程和工艺,他下定决心——“5年内,超过这家钢球厂”!
虽然启动资金只有借来的3000元,施祥贵没有退缩:“只要有决心,受过的苦就是一种动力。只要勇闯敢拼,‘鸡毛也能飞上天’!”正是凭借这股闯劲和拼劲,企业逐渐在钢球行业站稳脚跟,五年后超过了当年“偷师”的那家厂。
1996年,施祥贵敏锐意识到,如果一直为柴油机、拖拉机轴承做配套,产品档次不高,利润较低,企业将陷入低端无序竞争的泥潭。他果敢决定转型升级,提出了“抓大放小,抓精放粗,打入市场”的发展方针。当时,不少员工充满不解:培育了这么多年的客户和市场就这样放弃?施祥贵斩钉截铁:“放!”他瞄准高精度钢球,带领企业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同时,借助中国进入WTO这股东风,在高档汽车轴承高精度配套领域强攻市场。
施祥贵笑言,其中的酸甜苦辣,三天三夜都讲不完。“当初我不识英文,只身一人就去欧洲寻找客户。”他说,随身带着十来张小卡片,正面印中文,反面印英文,需要问路就拿出卡片给人看,就这样一路从机场问到了厂家。正是凭借这种不服输的干劲,施祥贵的钢球王国牢牢掌握了核心技术,也渐渐掌握了市场的主导权。从稳步慢跑到小步快跑,力星的传动轴承钢球成功进入世界顶级汽车行业,从为别克、雷诺配套到为奔驰、宝马配套,力星合作版图慢慢扩张,目前产品已销往27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企业成功上市。如今,力星已把工厂建到了美国、波兰,在墨西哥、大阪、意大利等地拥有仓库。同时,力星也成为工信部认定的钢球制造“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传动轴承钢球的市场份额已占全国一半。
“瞄准一个方向,不要拐弯。”施祥贵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企业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企业的壮大离不开创新。”施祥贵介绍,企业每年会将销售收入的4%用于研发,目前研发人员已占全体员工的26%。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消化创新,企业形成了先进的钢球滚子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技术,先后完成20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技术改造项目,两次承担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轨道交通用高精度轴承滚子工程化产业化项目”中标2018年工业强基工程,高档轿车轮毂钢球、风能发电专用钢球等9项产品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目前,企业已具备先进的精密轴承钢球、滚子的工艺技术与研发创新能力,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凭栏观潮起,风劲逐浪行。从传统制造到精密制造,施祥贵潜心发展实业的脚步没有停歇。“这辈子,我就和钢球、滚子打交道,初心永不变。”施祥贵说,要对得起员工,对得起国家。针对国内高铁、城际轻轨、海上风电等领域对高精度滚子需求日渐加大的趋势,他将目标锁定高精度滚子行业,力争打造出国内一流、集自动化和智能化于一体的高精度滚子生产企业,以“超二争一”为目标,追逐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