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海而动 叫响“瓦房店模式” 瓦房店市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2-10-16
  谈到“瓦房店模式”,很多人都会概念不清;可是说到以“大规划、大项目、大投资、大舰队”为特征的工业模式,大家又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个中国轴承工业的摇篮。“瓦房店模式”到底是种什么模式?瓦房店市作为一个远离大城市、历史包袱沉重的县级市,何以由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字辈,成为东北县域经济的排头兵?
 
  2011年,辽宁省派出一个专门调研组,深入瓦房店十几个重点企业和4大工业园区调研,并与近百名干部职工和企业家进行了广泛接触和交流。调研组将瓦房店市县域经济迅速崛起的现象,称之为“瓦房店模式”:以航母型重大项目为主导,组建产业集群式联合“舰队”,发展培育现代工业和农业,带动整个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简而言之,就是打破了“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
 
  近几年来,瓦房店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立足点,通过创先争优活动,以工业带农业,以发展促和谐,让百万市民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果。正是有了这样的“经济基础”,“瓦房店模式”不仅创造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县域经济发展的崭新模式,也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增添了一抹浓重的现代大工业色彩。
  
  工业集群推动产业延伸
 
  航母型企业是产业“舰队”的核心。围绕八大支柱产业,瓦房店市着力培养和引进牵动力强的工业企业。作为中国的“轴承之都”,瓦房店市目前已建立起布局基本合理、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大中小企业并存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目前,瓦房店规模以上企业已发展到 800余家,这些航母型企业迸发战力,驶上了发展的高速航道。
 
  从瓦房店产业布局的历史来看,“出路在于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瓦房店的轴承、阀门、铸造等制造业沿哈大铁路线一字排开;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沈大高速公路开通,瓦房店在这条号称神州路的两侧,布局了系列产业园区,工业集群迅速形成,老工业基地也迸发了新的活力。随着城市规模和产业集群的不断扩大,辽南重镇瓦房店的经济社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瓦房店有着70多万农业人口,城乡协调发展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辖区的西北部,沿着渤海东岸一字排开的多个乡镇,大部分还都是欠发达地区。除了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之外,瓦房店的沿海地区还依存于传统的渔农经济,漫长的海岸线还是一片处女地。
 
  大规划、大项目、大投资、大舰队、大和谐是瓦房店经济发展模式的五大特点,这也让调研组见识了瓦房店人的大气魄、大智慧(601519,股吧)。瓦房店模式突破了传统“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城乡经济功能定位,建立起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分工战略机制,为全省其他县域经济摸索出了城乡错位发展的Z佳途径。同时,瓦房店在高起点上抓好大项目建设,以航母型项目为牵引,形成集群化舰队,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互相融合来破解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题。
 
  实践证明,哪里有超强的“吸金”能力,哪里就有大发展的实力。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淬火大灶,瓦房店市已经成为一块令人注目的投资热土。据有关资料统计:2011年,瓦房店投资总量稳居全省县域名,并高于部分地级城市的投资规模。打造航母型产业集群和一批重量级产业舰队的举措,被认为富有鲜明的瓦房店特色,彰显出独特的地区优势,不仅在省内县域经济中独树一帜,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旗)中也属罕见。此举打破了过去县域工业中小企业居多的结构,大大提高了县域经济的竞争力,这是瓦房店经济崛起的根本所在。
 
  同时,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瓦房店市紧紧围绕2012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十强的奋斗目标,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工业强市、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并且在工业强市方面,以产业集群建设为突破口,探索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优化升级之路。按照既定的发展思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落地投产、加紧企业运行达效。承接发达地区资本、技术和产业的梯度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加快传统支柱产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瓦房店模式”的特征意义及精髓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瓦房店模式”的实质就是,以工业为主的发达地区在县域率先实现发展现代经济的模式。
 
  其基本特征主要有:,以大城市为依托。瓦房店市紧紧抓住大连市产业转移的机会,将大机床、大化工、大重工、起重以至大船这些航母型企业部分地引进瓦房店。第二,以开放创新为引导。瓦房店市及时实现了三个转变:开放领域由以工业为主向一、二、三产业并举转变;开放形式由单纯利用外资向引进技术、管理和资本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转变;开放对象向腹地更大的发展空间转变。第三,以大企业集群为支撑。其产业集群有鲜明特点:一是有大量的以国有经济为主的混合经济集群;二是多为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重化工业集群;三是以大企业为主导、系列中小企业配套的“轴轮式”集群;四是中小企业集群、高科技企业集群和民营企业集群蓬勃发展。第四,以大招商、大项目为牵动。一是眼睛向外,瞄准全球500强和国内200强企业开展登门招商;二是眼睛向上,瞄准中央、省及大连市属的国有大型企业开展定向招商;三是眼光聚焦,瞄准与本市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招商;四是眼球灵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开展特色产业招商、产业链条招商和专业园区招商。第五,以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动力。一是明确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努力打造城区人口50万、面积50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现代新兴工业城市、东北县域科学发展示范城市;二是实行规划先导,拉开城市建设的骨架;三是以县域经济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四是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第六,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瓦房店市加快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即做到公共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巩固创卫、创模成果,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瓦房店模式”的重要意义:一是为发达地区实现率先发展、促进后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辽宁省经济总量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差距主要在县区。如果辽宁省 44个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达到300亿元,那么辽宁省在全国的排名大体上可提高2—3个位次。如果具有瓦房店经济总量的县占辽宁省县域 1/3,辽宁经济将是又一个新局面。在这方面,瓦房店的许多经验可以借鉴。二是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区域经济梯度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瓦房店在依托大城市、招揽大项目、发展大企业集群等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一些具有普遍性或共性的做法值得学习。三是为辽宁省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以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瓦房店着力破解二元结构,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带动农村,开创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四是为全省乃至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瓦房店模式”Z重要的启示在于创新,主要包括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瓦房店模式”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增加了一抹浓重的现代大工业色彩,即形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县域经济发展的崭新模式。
 
  “瓦房店模式”的精髓:,善抓机遇,立意高远。瓦房店市委、市政府抓住大连市重化工业转移的重要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对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功能区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等进行了大手笔规划。立足面海发展,全域谋划出“两轴、一带、三园、四区”的产业布局和“弓箭型”发展空间。第二,立足基地,特色发展。如瓦房店从 2004年就开始着手建立专门生产和研发轴承、机床的祝华工业园区,并确立“做强轴承、扩大机床、聚集产业、形成基地”的园区发展思路。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专门用以吸纳和承接轴承及其关联产业项目基地,为建成全省、中国Z大、世界知名的轴承产业基地而努力。此外,还建设了辽宁地区规模Z大的畜禽养殖加工基地、优质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第三,培育航母,带动发展。一方面,注重引进大项目,推进产业集聚。在轴承、化工、核电、风电、造船、光电等产业已经引进投资少则在4个亿以上、多则500亿的一批大项目。另一方面,大力扶持规模企业,把知名品牌企业培育成航母型企业。鼓励轴承、化工、核电、风电、造船等航母型企业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第四,集约经营,规模发展。工业的集约经营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瓦房店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开发区,按照链条型生产模式,将上下游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在园区内协作和衔接。农业的集约经营以发展优势农副产品基地为载体。发展果树栽植、花卉生产、蔬菜保护、海参养殖、畜禽养殖等,同时建设了农产品加工基地、畜禽加工示范基地和水果加工示范基地,促进了优势产品规模化快速发展。第五,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城乡优势产业、城乡分工、城乡招商引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就业、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等,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
 
  总之,“瓦房店模式”,是瓦房店市紧紧抓住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双重机遇,主动承接大连市产业转移和城市产业辐射,探索出的一套以大工业集群和现代农业为“主打牌”的全新发展模式。(学习时报)
微信
weixinsao佰联微信平台
微信号码:BL168168
微信
weixinsao轴承通

 

佰联声明
  • 本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我们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 本网编译和自行采编制作的信息,其他媒体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注明:“来源:佰联轴承网”。
  • 本网所有信息敬请投资者谨慎采用,本网不承担因信息失实、滞后等原因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 如果本网转载的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电话:029-82491203。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