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初步调查,嵊州轴承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经过10年的发展壮大,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并初步形成从原材料供应、锻造加工、配件及原件生产的一条完整产业链,与SKF等多家著名轴承制造商有直接或间接的业务往来。全市现有浙江富立轴承钢管有限公司、美亚特(嵊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嵊州市美亚特种轴承厂)、浙江胜坚轴承机械有限公司、浙江银峰轴承有限公司、嵊州市新华轴承有限公司、嵊州市五洲新华轴承锻造有限公司等轴承骨干企业近10家,其中“30强”、“30优”企业各一家,轴承行业总产值估计在5亿元以上。
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前后仅仅10年时间。行业人士普遍认为,追溯嵊州轴承产业的起源及发展壮大,与周边“中国轴承之乡”的新昌县可谓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新昌轴承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大规模轴承生产基地和区域性产业块状经济,已经成为新昌工业的重要支柱。截至2008年,新昌共有轴承企业10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100家。轴承行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2%。2000年前后,从组建配套生产车间开始,新昌的轴承产业链开始陆续向邻近的嵊州等地转移。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虽然土生土长的嵊州企业为数不少,但我市大部分轴承企业是由新昌企业家独资或合资组建。如“30强”之一的浙江富立轴承钢管有限公司是新昌五洲新春集团旗下子公司,“30优”之一的美亚特(嵊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友华原是新昌轴承总厂一家分厂的销售副总,浙江胜坚轴承机械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新昌利达轴承有限公司,嵊州市五洲新华轴承锻造有限公司由新昌县的浙江富泰机械有限公司、嵊州市新华轴承有限公司、新昌县富春轴承锻造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上述几个企业的老总,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新昌帮”。
轴承行业属于高精密机械行业,产品种类五花八门,因而产品的创新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富立公司的优质轴承钢管、美亚特公司的平面推力轴承、胜坚公司的四凸圆锥滚子汽车轴承、五洲新华的大尺寸铁路运输轴承……无一例外,嵊州的众多轴承企业都把差异化产品作为立足市场、制胜市场的筹码。
走进浙江胜坚轴承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2条自动化的汽车后桥轴承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公司总经理刘宇向记者透露:“胜坚公司今年将斥资2400多万元,投入6条汽车后桥轴承生产线,届时年产汽车后桥轴承可以达到300万套,这样可以为公司带来近3亿元的产值。”去年年初,胜坚公司与洛阳轴承研究所联合开发这种高精密、长寿命的汽车后桥轴承,投资40多万元引进国外分析软件,并聘请德国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一年后新产品研发大获成功,填补了国内四凸圆锥滚子汽车轴承的空白,并通过了国家轴承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检测,达到或超过同类产品的水平,广泛用于国内外汽车和机床行业。
作为一家专业生产各种轴承及毛坯的企业,五洲新华则从组建开始就立足生产大尺寸轴承。公司总经理王明舟告诉记者,浙江省内的轴承企业以生产小尺寸轴承的居多,生产大尺寸轴承的企业为数不多,五洲新华生产的轴承内径Z大可达3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产品适用于铁路运输等行业领域。目前公司主要为上海联合滚动轴承有限公司、五洲新春集团、上海人本集团等众多轴承知名企业配套生产,并为世界轴承制造业排名的瑞典SKF轴承公司开展配套生产。
同样,作为目前国内工艺设备和测试手段Z先进的专业轴承钢管制造企业之一,富立公司年产3万吨优质钢管,通过采用中频加热、真空等温退火工艺,以替代传统煤气加热方式,此举能精确控制圆钢加热温度,有效地防止了产品裂纹和离层的产生。同时公司还配备了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从原材料进入到成品出厂,实行全方位测试。富立公司的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已得到SKF、NSK等多家著名轴承制造商的认可,产品成功地打入世界高端轴承钢管市场。
面对严竣的金融危机,嵊州轴承企业又是如何应对的?“轴承行业高度依赖出口,是典型的‘订单依赖型’行业。金融危机对轴承行业的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深受重创。”对于金融危机对轴承行业的影响,有阵阵寒意的不仅仅是美亚特公司董事长周友华一人。
所幸的是,美亚特公司早已准备好“过冬的粮草”。今年年初,公司在周友华的家乡北漳镇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占地20亩的精密锻件生产车间,目前厂房已经结顶,并将于9月份投入生产。精密锻件,既是美亚特公司产品转型的主攻方向,也是拓展国内外市场的“杀手锏”。
为保证产品质量,美亚特公司还投入200万元建起了设施一流的检测中心,自行研发核心生产设备,一条自主研发生产链初步建立。周友华说,公司将依托产品差异化和设备自动化这“两条腿走路”,力争人均“亩产”达到100万元。
危机来了,谁都会冷。“当危机成为环境的时候,我们没有借口,只有积极面对。”新年伊始,富立公司老总张锋这样为2009年定下了经营的基调。延长价值链,拓展新的增长方式,是富立公司已经着手在实施的一大新举措。去年,公司在意大利和德国设立了两个仓库,将产品配送环节前移,客户对此反映良好,今年公司又将在美国设立仓库。这几个客户身边的配送点的设立,不仅方便了产品供应,而且服务更加快捷,增强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危”中也有“机”,这点或许胜坚公司感受Z深。今年上半年,胜坚公司出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形势,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下半年公司依然是在满负荷生产,到10月份的订单已经全部排满。公司总经理刘宇认为,公司能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逆势而上,既得益于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也取决于公司当初的产品定位。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机购买的补助力度,以及农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的不断普及,胜坚公司上半年农机专用轴承销售量激增,这给公司带来了新的效益增长点。
通过勤修“内功”,在内部管理和成本压缩中寻找空间,是嵊州轴承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又一举措。借用五洲新华总经理王明舟的话说:“把质量做到Z好,把成本降到Z低,就不怕没有市场,就不怕没有订单。”
在美亚特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磨床里的铁粉末与机床油,按照预先设定的排污管道,缓缓流向靠近车间墙脚的生态型铁、油分离设备中。起先都是一些带着铁粉的乌黑色车床机油,随着分离设备的运转,这些机油慢慢地变黄了,同时从旁边的机器里吐出来的是一些金属轴承粉末。这一投资近百万元环保设备的启用,彻底改变了美亚特公司机床油污外流,污染周边环境的现象,同时也为机床油再次利用、轴承粉末的回收提供了可能。公司董事长周友华说,当初觉得这套设备成本有点“高”,但是现在觉得很值,每年既可节约20万元的成本,也符合眼下节能减排的潮流。
“钢材价格的波动对企业的影响依然明显,因为原材料波动势必要进行产品价格调整,而事实上每次价格调整的谈判都是十分艰难的。”身为工学硕士的王明舟认为,原材料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企业自身无法左右,在当前形势倒逼下,企业要做的就是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努力消化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大技改,五洲新华首先拿自己的锻造车间“开刀”。锻造车间以前一直采用煤加热的方式,温度的操控完全凭借工人的经验,为此,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对锻造车间进行了中频感应电加热技术改造,效果立竿见影:不但原材料利用率提高了3%,而且节省了将近50%的能耗。以企业生产的单个20公斤的铁路轴承为例,每个可以节省成本15元左右,同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时,五洲新华充分利用晚上10点以后的时间开展错峰用电生产,此举也可以减少近一半的企业用电费用。
从去年开始,富立公司也通过开展“三降”活动,使内部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以Z小的支出,实现Z大的效益,企业内部的强身健体,使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成为富立公司应对金融危机的又一件“棉袄”。(嵊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