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传宁,是西北轴承有限公司零配件分厂的一名车工,现为公司高级技师,1994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已在生产车间一线工作了30年。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岗位、热爱岗位,不断学习新技术,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创新,敢于承担责任,为公司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
高传宁热爱车工这个岗位,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尽显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价值。2021年,零配件分厂技能人才流失较多,生产任务重,一些质量要求高的产品都压在他身上。他没有因此而退却,而是一人开动两台机床进行工作,有时带领徒弟一天开动5台机床,并且经常加班加点。尤其他同时开动2台分厂的CKJ61100车床,有时吊车忙或有故障,他就自己手搬上下料,四五十斤重的套圈,他一天不知要搬多少次,每次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他已不想动弹,但看到分厂顺利地将产品交付,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高传宁勤学习、爱钻研、脑筋活,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数控机床编程、数控机床维护、维修、金属切削刀具原理等知识,并积极运用到实践中去。2013年3月,分厂接到加工吴忠仪表厂阀体的任务,这个产品形状复杂,要求精度高,他自己改制了一些卡具,在CKJ61100和CJK5710A数控车床成功加工出来。
铁路轴承是公司的重点产品,产品精度要求非常高。外套在加工牙槽工序时深度只有1毫米,槽宽只有2.5毫米,并且牙槽位于工件内侧,现有量具都无法检测,加工的产品必须在公司的轮廓仪上才能测量,测量的数据必须保证在公差范围以内,大一道小一道都被判为不合格产品。他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解放思想,对车间里的现有刀具进行改进并自制工装,优化程序,利用数控机床精度优势,采用被动测量间接显示的方法成功解决了此项难关。内套产品油沟加工是个卡脖子工序,油沟加工的角度各个品种都不相同,不可能每个产品都买一把刀具,角度有的要求在10度53分48秒上,有的又要求在8度36分上必须符合图纸要求,刀具厂商无法一一提供这种数控刀具。为此,他就采用打孔攻丝套螺纹的技术小发明解决了此问题,成功实现了角度可调并且精确微调。
今年11月,根据公司要求,352226X2-2RZ铁路外套要实现产能提升,以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高传宁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他反复琢磨,他回想起自己30年的车床实践经历,从普通车床到仿型车床,再到数控车床,现在为什么就不能淘汰旧的普通车床,利用先进的数控车床全工序加工出产品呢?于是,他开始认真的研究,每天在车间忙完工作,到家已经晚上八点多。他通常都是吃包方便面就紧接着埋头研究起来,制定新的工艺,选用合适的刀具,设计工装,在电脑上用编程软件进行仿真,常常熬夜到夜里一点多。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试制成功在数控车床上全工序加工出铁路外套,并且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并逐步在车间全面实施。
近年来,公司开展了师带徒活动,高传宁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新徒弟都是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想法多,刚来到车间既感到新鲜又感到陌生,两个月后就觉得这里环境差、工资低,产生了想走的念头。这时,他就会主动找徒弟们谈心,给他们讲西轴的发展史,讲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西轴的未来。他手把手教徒弟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等技术,使他们很快掌握了这些技能。徒弟们感受到知识获取并有了用武之地,同时感觉到了师傅的温暖,以及分厂对他们的关爱,他们的心也就慢慢定了下来。现在有两个徒弟已经出徒,并能完全胜任岗位工作,另两个也在积极学习追赶当中。
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高传宁用踏实的态度和辛勤的学习,早已从一名普通机床的操作者成长为一名图纸三维建模管理、加工工艺设计、机床调试、程序编制,及程序统一管理与调用的多面手。刻苦的钻研和不懈的努力,也使他取得了很好的荣誉。2023年,他主持的技术创新项目获得宁夏农林水财轻工工会职工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他在银川市高端装备制造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数控综合技术项目一等奖,在全区高端装备制造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数控车项目中荣获二等奖。
一块铁,只有投入炉火中反复锤炼才能成为好钢。越是辛苦的劳动越能磨练人的意志和品格。30年来,高传宁一直重复着外人看来单调乏味的工作,在艰苦的基层奔波着、奋斗着,把匠心写在了轴承制造的“一线”。也许高传宁的故事略显平淡了些,但一个企业的发展又怎能离得开这些严谨细致、忠诚担当的“老实人”和“匠人”呢?
(来源:西北轴承)